冲锋在扶贫路上
?陈党会(左一)指导村民对土豆进行分类。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本报记者 程立忠 文/图
“以后,农业生产会越来越简单,种地也会越来越轻松。咱也想享受现代化高科技带来的‘红利’,走向智慧农业。到时候,我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控制农作物的浇水、施肥及田间管理。”7月31日,陈党会满怀憧憬地说。
提起陈党会,武功县长宁镇周围的残疾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为残疾人建立了一个“家”,撑起了一片天。
1987年11月至1999年1月,陈党会在甘肃某师当兵服役12年,在一次训练中,从双杠上意外跌落受伤。1999年1月退伍,后因病致肢体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永不服输,在家坚持务农,几年后到南方打工。2009年10月,陈党会从浙江返乡创业。2010年5月,他在武功县长宁镇河道社区创办了河道风源奶山羊养殖基地。经多年的努力耕耘,逐步形成了以养殖为主,兼有藤艺编织、残疾人托养、就业培训、光伏发电及现代农业等为一体的产业扶贫基地。基地采取入股分红、基地劳作、托养服务等方式,带动和扶持了一批残疾人和周围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他们吃住不愁、收入有保障。
当天,在陈党会的种植基地里,一行行紫红色的“广茄”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咱的蔬菜,施的是农家肥,很少打农药,茄子长得个大、色泽好,主要销往武功县各大超市及咸阳、西安等市场,产品还在‘拼多多’上卖,每天能卖两三千斤,目前销量很好,每亩利润在万元左右。”陈党会拿起茄子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2019年,在武功县风源托养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陈党会又流转了950亩土地,创办了风源农业,分别种植了50亩茄子、200余亩土豆、600余亩青储饲料。依托大农业发展带动周围120名中老年人在基地务工。
“我利用农闲在这里务工,一天能挣60到80元。离家近,还能挣到钱,我觉得挺好的。”长宁镇崔家村52岁的张彩琴说。
“每天工人工资6000余元。我们种的这片土豆,解决了周围三四个村子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土豆、茄子收获高峰期能吸纳150人务工,来此干活的大部分是贫困户。”风源农业管理经理曹吉亮说。
据了解,风源现代农业是机械挖土豆,人工分拣,分袋收装,客户到地头装车购买,根本不愁卖。今年长势喜人的青储饲料都已订购出去了,到收获时,公司将机器打好给订户拉过去,每吨360元,亩产4吨多,收入也相当可观。
2017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残疾人托养中心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2万伏的光伏发电项目,开办了风源藤艺编织厂。由残疾人手工织就的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让残疾人自食其力,挣钱养家,体现人生价值。2017年至2018年,陈党会为残疾人和50户贫困户分别分红18万余元和20余万元。一年前,陈党会送大儿子入伍当兵了。他教导儿子要珍惜部队的锻炼机会,要学习吃苦坚韧、忠诚为国、诚实待人的优良品质,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党会因返乡创业创办起了惠及残疾人的托养服务事业,现在又创新发展起了风源现代农业,并不断地调整思路。他的基地多次荣获市级“万企帮万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荣获市级“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我很看好农业,只有创新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陈党会说。
新闻推荐
7月29日,市长卫华看望慰问就业送岗户赵新永,送去米面油及慰问金,并为其妻子介绍工作岗位。本报记者包鑫摄(B)⑧本报讯(记者马...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