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文诗” □丹舟

西安晚报 2019-10-13 04:54 大字

“回文诗”,也叫作“回环诗”,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回文诗”中,虽不乏游戏之作,却也有许多颇见遣词造句功力和智慧的佳品。

在创作手法上,“回文诗”充分地发挥了诗歌反复咏叹的特色,达“言志述事”之目的,从而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回文诗”有千姿百态的形式,交互读、蛇行读、退一字读、重一字读、间一句读、左右旋读,皆成诗章。有人把它分为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亦诗亦词回文体等等。还有一种分类法,是把“回文诗”分成“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通体回文”是指从一首诗的末尾一字倒读至开头一字,另成新的一首诗;“就句回文”是指在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从开头连读至尾,再从末尾连读至开头。

历史上最早的“回文诗”是哪首?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是西晋初年苏伯玉之妻写的《盘中诗》。传说苏伯玉曾官游蜀地,久而不归。其妻居住在长安,甚思夫,乃在方盘上写了一首诗,倾诉思念之情。因诗写于盘中,故后人称作《盘中诗》。《盘中诗》首见于《玉台新咏》第九卷。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中国最早的回文诗就是此《盘中诗》。

此诗比较长,全诗二十七韵,四十九句:“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安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情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最有名的“回文诗”是前秦时的《璇玑图》,它也是出自一位女子之手。而这位女子,是咱陕西武功人。她是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名叫苏蕙,字若兰。窦滔有宠姬赵阳台。一次,窦被调往襄阳当官,他只带了爱姬赵阳台去赴任,渐渐地就忘了苏若兰,再后来杳无音信。若兰思夫心切,便织了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帕,上面用文字组成“回文诗”图。此图共八百四十字(后人在图最中央添一“心”字,成八百四十一字)。无论正读、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宛转循环皆可成诗,以意推求,可得三、四、五、六、七言诗7958首之多。其才情之妙,空前绝后。因字多,图复杂,在此不赘。

苏若兰托人把织好的锦帕捎给远在襄阳的窦滔。窦滔读后幡然悔悟,立即让赵阳台返回关中,而把苏若兰用隆重的仪式接到襄阳。从此,夫妻恩爱如初。

文史中,关于“回文诗”的美谈颇多,试举几例:

传说秦少游(秦观)曾给苏小妹(苏东坡的妹妹)写过一首叠字“回文诗”,曰: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回赠秦少游一首“回文诗”,道: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秦少游与苏小妹的“回文诗”往来,勾起了苏轼的兴趣,他便也来了一首“回文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种“回文诗”,可以写成圆圈形,下一句借用上一句末尾的几个字做开头。如苏轼的此诗,只需把“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十四字组成圆圈,即可。

倒读的“回文诗”,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的《两相思》。此诗顺读是一首丈夫思念妻子的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将其倒读,则成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您不妨试试。

本版插图王进城

欢迎赐稿来稿请寄

jiangmanbing@xawb.com

新闻推荐

失手打死儿子 母亲被判刑

本报讯(记者于忠虎吕聪)因儿子写作业不用心,一气之下,母亲打了儿子。凌晨,儿子出现呕吐,被紧急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近日,武...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