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掌握一门技术 致富一个家庭

咸阳日报 2019-03-21 08:30 大字

贫困群众一边在基地打工,一边学习猕猴桃管理技术。本报记者 王晓田 摄(B)(11)

本报记者 梁高强

武功县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落实“十个一批”帮扶措施,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8600万元,发放金融贷款6818万元,扶持934户贫困户发展起了特色种植和畜禽养殖,如期实现33个贫困村退出、3848人脱贫目标……去年这一项项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武功县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实现稳定脱贫的初衷,扶贫先扶技扶智,让广大贫困群众掌握一门技术,应用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从而致富一个家庭。

学会农业新技术

3月19日,贞元镇北可村贫困户商辉骑上电摩早早就赶到位于武功镇的陕西绿益隆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带着课本和记录本,像学生一样,准时来校上课,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二周来这里上课了。他家种植了8亩桃树,今年是第一年挂果,他充满了期待。要想桃满筐,就得懂技术。得知邻镇的田间地头变成培训班,他便急切地赶来,如饥似渴地学习栽培管理的新技术。

每天早晨9点至11点,每周3次,在这个田间课堂里,商辉总是早早就到,这已然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不仅学习桃树、猕猴桃等果树、蔬菜的栽培管理技术,还学习农业政策、农民创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营销等知识,从而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说起春季的猕猴桃果园管理注意事项,同样在听课的景亚娟思路清晰:初春萌芽展叶初期,要注意防霜冻。霜冻来临前果园浇水,及时喷施新高脂膜保温防冻,地面熏烟,树体涂白,喷护树将军防晚霜……在这个田间课堂,她不仅座位靠前,她的记录本上也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她告诉记者:“老师讲解的技术操作流程,我都一一记下来,回去就在自家的果园里实践。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一门技术的迫切愿望。”

实践脱贫新技术

武功镇尚坡村贫困户尚战武和往常一样,骑电动摩托车10分钟,来到武功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陕西绿益隆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走进猕猴桃果园,开始他一天充实而娴熟的工作。

和一般贫困户相比,今年60岁的尚战武显得很特别,因为他不仅成为合作社里的“脱贫能人”,还成为四里八乡的“土专家”。这都得益于武功县让贫困户掌握新技能。他因病致贫,再加上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家里的生活一直没有稳定的着落,如今在猕猴桃园里,不断学习实践,让他有了一技之长,随着技术越来越熟练,去年底,刚刚摆脱贫困,如今的生活是越发有奔头了。

尚战武家里的2.5亩土地,流转到了基地,每年可以按时收到2500元的土地流转费。他还在基地里打工,每天可以获得80元。同时贫困资金入股,已经连续三年每年分红3600元。如今,许多贫困户和尚战武一样,已经掌握了猕猴桃等果蔬栽培管理技术,依靠技术、实践技术,成为家里的“脱贫支柱”。

今年,武功县持续细化“十个一批”脱贫措施,确保如期完成3100人脱贫、20个贫困村退出目标。同时,更加重视产业就业扶贫,扶持贫困户发展猕猴桃、黄桃、花椒等特色种植和奶山羊、生猪等养殖产业,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增收产业,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掌握一门新技术,实现高质量致富。(B)(11)

新闻推荐

武功:创新驱动新引擎科技引领新作为

(上接A1版)这项技术在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石油石化、军工等高科技领域应用广泛,是国家安全领域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对...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