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功“五大工程”搭建农村发展新平台

咸阳日报 2013-12-31 01:46 大字

本报讯(金晓宁 王团伟)2013年以来,武功县紧密围绕建设“两富两美”新武功目标,积极实施素质提升、文化惠民、道德引领、平安创建、环境整治“五大工程”,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富裕乡村。武功县将提升农民素质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办学,轮训镇村干部,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发展适宜本地的主导产业。定期聘请杨凌、周至、眉县等地专家开展实践培训,利用流动党校送教上门,组织种植养殖大户、农民技术员外出学习考察。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主体作用,自主培训、引导农民发展非农特色产业,全县形成贞元南可手织布、游凤刺绣、大庄布王藤编等省内外享有盛名的“一村一品”品牌。特别是手工布艺产业,使农村妇女实现了不出家门就能增加收入的愿望,从业人员达到6.1万人。同时,结合劳务大县的实际,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6.5万人次,年创劳务收入12亿元。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快乐乡村。该县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走多元化投资的路子,苏武纪念馆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标准建设了县文体中心,两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所有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建成文化站12个,文化广场76个,科技知识宣传栏120多处,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视、通广播工程。利用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发挥民间文艺队伍、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引导群众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成功举办首届苏武文化艺术节,倡导城乡居民唱县歌、读县志,坚持开展“大秦正声”秦腔大赛、激情广场、送戏下乡等大型文化下乡活动,连续举办九届百余场假日广场文艺演出,一大批农村自乐班、秧歌队、社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村间街头。鼓励文化精品创作,深入挖掘武功“后稷农耕、苏武爱国、李世民感恩、苏蕙织锦、康海艺术”五大文化品牌资源,指导各镇和19个部门每年为基层群众创作小品、快板、舞蹈等文艺作品90多件,章回小说《后稷》、诗集《放飞的红鸽》、电视剧本《璇玑图》等反映本土文化的精品文学创作大量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武功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实施道德引领工程建设文明乡村。该县连续7年举办“十大孝子、十大贤媳、十大好公婆、十大星级文明示范户、十佳城市美容师”评选活动,每年拿出10多万元进行表彰奖励。各乡镇和广大农村也坚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好邻里、“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全面启动了首届“感动武功”道德模范评选和“我推荐我评选身边好人”活动,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唐太宗的狩猎地武功白兔寺

本报记者赵鹏“孤屿含霜白,远山带日红”唐太宗李世民的这首诗的意境,正是对武功白兔寺再好不过的描述。白兔寺始建于唐,坐落在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观王村东侧,相传这里为唐太宗李世民冬狩之处,白兔寺西...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