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致富路 ——记省三八红旗手计清
图为计清在给学员指导刺绣绘画技能。本报记者 刘计划 摄
本报记者 陈飞
手指间的流转,针尖上的倾诉,幻化出的是一幅幅光与影、虚与实的结合,精巧无比、色彩斑斓的锦绣世界。她用手中的小小绣针,带领后稷故里几千名农村妇女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大师、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省巾帼创业先锋。她就是陕西省武功馨绣公司总经理计清。
计清,1965年出生在甘肃一个民间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她的母亲贺梅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绣的香包誉满全县。她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会了刺绣香包、鞋垫、枕头、绣花鞋的技艺。上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术专业,又进修了服装设计,为日后设计刺绣式样奠定了基础。2000年,她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作品“百蝶图”,被买家2000元买走;2001年,用了三个月时间完工的“富贵团圆”,被买家5800元买走,这两幅作品给她和庆阳民间刺绣艺术带来了巨大荣誉。
2009年,计清背井离乡,抛下丈夫和孩子,在武功县开始了自己馨绣布艺的创业生涯。刚开始创业,好多群众不理解,觉得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教技术还不掏钱,还给发工资,哪有这样的好事。她不气馁,挨个走访村子、上门做工作,通过努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做绣品带来的好效益。
为了迅速壮大武功馨绣布艺产业,她始终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间艺术,壮大刺绣产业,增加社会收入”的宗旨,提出“每年培训一千人,三年产业上规模,五年产品创名牌,十年增收过亿元”的奋斗目标,在建立生产基地的同时,创办了武功馨绣布艺技术培训学校,从苏州、甘肃等地聘请高级专业技师,采取下乡入村巡回培训,方便群众,悉心传艺,让参加受训学员努力掌握刺绣技术,大力开展民间手工布艺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农村妇女3000多人,带动广大农村妇女从事手工布艺产业。同时,多措并举,创新办学模式,与县职教中心联手,开办了手工刺绣专业技能培训班,从青年学员抓起,使武功馨绣布艺产业后继有人,有效解决了民间手工刺绣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幸福一家,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着眼长远,跨越发展。
为新产品的开发,她多次赴苏州、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先进技术,高薪聘请苏州刺绣大师卢红卫老师进行刺绣布艺新产品开发,丰富产品内容,扩展市场销售,不断提高馨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在她精心策划设计的25大类上百种产品中,从民间艺术品、精品名画、艺术挂件,到绣花拖鞋、保健枕、民族服饰,从剪纸、皮影、窗花到现在麦秆画、草编凉鞋、玉米皮底布鞋等,均为古典民间艺术与现代时尚消费的完美结合,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纯手工制作,湛为艺术精品,具有设计新颖,色彩鲜艳、专业独特、返璞归真、绿色时尚等特色,有着极高的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
近年来,她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在游凤镇租地10亩,新建了厂房、教室、展厅、教职工宿舍及食堂1500平方米,建立了馨绣布艺生产基地,使馨绣布艺产业有立足之本。在县城武功宾馆门前、李大村租地建立了销售展厅,开办了馨绣布艺技术培训学校,在各乡镇的80多个村建立了教学点,并带头成立了馨绣布艺专业合作社,带动武功及周边地区3000多名妇女从事民间手工布艺事业,让武功馨绣布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起来。目前,公司年产值达到上千万元,利税300多万元,培训学员采取在基地上班和在家作业两种形式全部实现了劳动就业,在家庭作业人员月收入稳定在600-900元,在基地上班员工月工资平均在130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2300多元,有效地增加了群众收入。
“刺绣是农村妇女致富的新途径,她们可以在家绣,还不耽误农活。”计清说。对于今后的发展,计清信心满满,她表示,要在武功县各乡镇发展生产基地,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使武功手工刺绣真正成为富县强民的一项支柱产业。同时,计划在县城建立武功馨绣布艺创业大厦,带领广大妇女学习刺绣技能,掌握先进技术,尽快形成集产、学、研、供、销、宣、吃、住、游为一体的馨绣布艺产业化链条,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大力发展馨绣民间手工刺绣产业。(B)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计鲲鹏)连日来,兴平市组织农林、水利等各部门,抽调多名农技人员,成立农技服务队,深入生产一线,分赴13个镇(办),包村入户实际指导春耕工作;组织农林、工商、税务等部门执法人员,深入全市各农资门店开展...
武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