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建筑小工到创业明星——全国第十届“创业之星”穆久锋速写

咸阳日报 2012-05-15 11:2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军政

朴实的话语,憨厚的笑容,眼前的穆久锋,一个随时可能与你擦肩而过的普通汉子。

“难的时候能吃苦,苦的时候不怕难,这些年学会了吃苦受难,才摸出一条路子,就这么一直走了过来。”虽说历经创业的坎坷,已四十不惑的穆久锋,依然透着几分平静。

武功县普集镇营上村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少人多,种粮过活。常年不闲,挣钱却难。”

像众多世代为农的家庭一样,穆久锋兄妹5人,4人都因贫困而中途辍学。1985年,勉强上完高中的穆久锋,面对家里紧巴巴的日子,他哭了。

“难道我也要像父亲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年劳累,只能维持温饱!”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重复以后的日子:“人只要不低头,凭啥就不能闯出一条活路来!”

告别父母兄妹,他跟着村里人到广东打工。人生地不熟,刚走出校门的一个农村娃,没有特长,凭的是憨厚朴实和庄稼地里务农活的一膀子力气。

“娃们家,骨头嫩,工地上忙活一天,头一挨枕头,睡得实实的,醒来了呀,就寻思咋能给家里多寄些钱去。”在建筑工地做小工那阵儿,穆久锋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和艰辛。

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中,头脑活泛的穆久锋反复琢磨着挣钱的营生。这不,他就这样盯上了药材贩运的生意。

几年的风餐露宿,风里来雨里去,凭着一分勤奋,他一分一分地积攒着辛苦钱。然而,每当夜深人静,难以入眠的他,总会想起家,想起年迈的亲人。

1992年,带着几年在外打拼的积蓄,穆久锋回到家乡。

凭着多年打工的经验,他看准了运输行当,用自己打工的积蓄,买了一辆二手东风车,开始跑运输。

拉沙石运货物,人忙车不闲,哪里能赚钱,车轮和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这娃诚实、勤快、人缘好,让人信得过!”凭着这样的好口碑,业务一天天壮大。接着,他采用滚雪球的办法又购买了两辆货运车,投入了西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有了原始的资金积累,1998年,他又投资700多万元办起了加油站,安排40多人就业。在加油站效益日益稳步上升的同时,为了搞好服务,又购买了两辆加油车为客户送货加油。

然而,面对着自己效益稳步上升的企业,穆久锋又一次陷入了深思。

此时,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营上村原本人均不足一亩的耕地现在仅有不到一分地。

“乡亲们成了失地农民,口粮没保障,这出路在哪?”穆久锋心里明白,仅凭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把规模做大做强,带动大家富才是真富,他思索着:还得创业。

为了充实和完善自己,2008年,他参加了县劳动服务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丰富自己创业的知识和经验。

当年,他投资624万元,办起了武功县营上久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并安置当地农民工75人就业,引导18户失地农民经商搞运输。如今,企业年收入500多万元,年利税达到123万元。

从当小工、贩药材、跑运输,到办企业、促就业,十年的创业历程,穆久锋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名“创业明星”。

可对他来说,帮助一个孩子,救助一个家庭,谋划新的创业项目,吸纳更多的失地农民就业。这些,是他当前最大的事。(B)⑤

新闻推荐

武功苏坊一“校车”严重超载相关部门“毫不知情”

本报讯(记者刘江贾一丁郑苗裔)5月26日,本报报道了武功县苏坊镇中心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一事。5月31日,记者走访了武功县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却令人大跌眼镜。老师安排幼儿挤上超载面包车5月25日,记...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