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晨曦中的阳光洒上绿色屏障

咸阳日报 2011-12-01 12:17 大字

(上接A1版)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规划,率先在全省乃至西北五省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为“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咸阳市积极实践生物治污,实施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累计栽种芦苇1500亩,实现主要污染物去除率60%以上,实现污染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施渭河、沣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咸阳湖”,形成水面1860亩,南北两岸绿化面积82万平方米,碧波荡漾、美景满眼。

环境建设,科学监测是保障。

2006年以来,全市建成了三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布设了两个酸雨监测点。总投资108万元的市级监控平台已全面建成,全市有近百家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国控、省控企业已完成了与省级环保部门联网,实现了对排污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科学监管,为实现污染减排和大气、水、噪声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

“天蓝了,水清了,水鸟野鸭飞回来了!”这是常年生活在渭河、泾河边的群众的共同感受。

公共财政对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强力投入,使城市环境建设日新月异。“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COD减排量3.2万吨,其中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COD减排1.9万吨,约占59%。

生态建设推动农村发展

“街道上你问马家堡,不一定有人知道,可你提到‘垃圾大王\’,保准有人指着给你引路!”做着村里保洁工作的渭城区马家堡村村民胡琴彩说。

在这个曾名为“垃圾大王”的城郊村,过去有两百多家收破烂的,还有100多户乱搭乱建。“你扔、我撂,污水流!”就是简单写照。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改善人居环境,营造农村绿色秀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为此,咸阳市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100个行政村的生态创建工作任务,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组织实施“3613”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和农村环保“双百工程”。

从2008年开始,各级财政先后投资600多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在18个村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礼泉白村果-畜-沼生态循环农业、淳化润镇生态校园、旬邑新村建设环保一体化、彬县龙高镇旧村改造整乡推进环保一体化等一大批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应运而生。同时,全市建成星光养殖厂、海龙养殖等一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标准示范点,并新建沼气池5万多口,使生态环保理念进村入户。

在全市环境整治示范影响带动下,马家堡村在卫生整治中,先后新建两座水厕,8口收水井,改建了下水管网,清理出垃圾150车,房前屋后三堆260多处,彻底根治了污水乱流、垃圾成堆现象,彻底摘掉了马家堡村“垃圾大王”的帽子。

“现在,咱该拆的都拆了,收破烂的都取咧,环卫保洁有专人,下水管道疏通了,这心里呀也舒坦咧!”胡琴彩和村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

为了支持有条件的县区探索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的新路子、新机制。今年,市财政投资300多万元为武功、彬县25个镇统一配发了38辆垃圾转运车。

——武功县投资263万元建设垃圾处置设施体系,并为每个镇每年列支5-8万元用于垃圾场、秸秆堆放场建设和垃圾清运车的日常使用及维修。

——彬县投资500余万元建设垃圾场、站,购买收集设施,并对每辆垃圾转运车每年列支运行费2万元,对保洁员月薪680元,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伴随着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全市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19个,建成省级生态村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

如今,站在马家堡村村口,宽敞的街道、洁净的村容尽收眼底。晨曦中,初升阳光的辉韵悄然抹在了楼群房舍上,接近闹市的城郊村竟然显得格外静谧。

据2009年统计,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7.11%,森林覆盖率23.5%,市区绿化覆盖率39.29%,人均绿地9.66㎡,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3.5%提高到2009年的26%。

民生财政如一缕春日的阳光,悄然洒上了绿色的屏障。 (B)⑤

新闻推荐

上接版整合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

(上接A1版)整合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围绕食品、机械加工、医药、造纸彩印等主导产业,建立了苏坊工业园、台资工业园区、造纸工业园区三大园区。园区基础建设投资达...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