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凤镇焦阳、桂营两村 土法炼油“火”
“初炼车间”背后的山体被“熏”得发黑
经过加热,“油”从蒸馏器中流出
院子里放着成堆的油罐
工人正忙着烧火“炼油”
本报讯(记者 晓蕊 实习记者 小新)废旧塑料袋能炼“油”?没错,武功县游凤镇的村民“勤劳致富”,当地土法炼油作坊将废弃塑料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炼出了“油”。然而,某些人是致富了,更多的村民却整日生活在“烟雾缭绕”之中,呼吸着刺鼻的空气,更让人堪忧的是这些“油”的最终归宿。
“精炼油”出得欢
2月25日,本报接到武功县游凤镇焦阳村村民反映,称当地土法炼油作坊遍地,百姓敢怒不敢言,当地空气污染严重,人居环境十分恶劣。当天,记者来到游凤镇,路上一打听炼油作坊,村民几乎无人不晓但又三缄其口。
在村民的指引下,驱车几经周折,在桂营村的一个背山隐蔽处的空地,一个炼油作坊浓烟正冒。在作坊的围墙外,映入眼帘的满是废弃垃圾,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走进作坊大院,一位工人正忙着给两个火炉添煤,炉火越燃越旺,出油管道的另一边炼出的“油”已经流入一个大罐中,而作坊内并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
揭开油罐上覆盖的纸盒,黑漆漆的“成品油”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这位工人告诉记者,这里是“精炼”,其他作坊送来“初炼”在此经过深加工,就变为“成品油”。产量不确定,一天24小时两人轮流工作加煤烧炉,工资每人每天五六十元。
据了解,该作坊的老板系游凤镇人,姓梁,过去这个作坊既初炼又精炼,相关部门取缔后,现在只做最后精炼。
“初炼油”冒黑烟
随后,记者来到焦阳村的一炼油作坊,同样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两个邻居作坊都在忙着“生产”,工人们各司其职,工作“繁忙”。记者看到,作坊后的山体穿着“黑衣”,辨不清黄土的颜色。机器、火炉,甚至工人的手脸都是黑灰。附近的几户村民大门一直紧闭,无人进出。
所谓的初炼不过是将废旧的塑料袋经过简单的挑选,然后“一股脑”地“塞”进炼油炉中。除了炼油炉中冒出的黑烟,此处简直成了垃圾的“海洋”,路边、地上到处堆放着各种塑料垃圾,令人震惊。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一个正在修理铲车的工人立刻“火冒三丈”,口中“念念有词”,并要求查看记者证件。更让人“措手不及”的是刚等记者把证件递到对方手中,那个工人二话没说直接将记者的证件扔向垃圾堆,并扬言“再不走把你们轮胎气放了”。有村民偷偷告诉记者,这个作坊的老板是张某,在这里“炼油”已经有几年时间。
随后,记者来到距焦阳村几公里的游凤镇政府了解有关情况。找遍整栋办公楼,却连一名工作人员也未找到,所有的办公室都锁着门,就连门房也是空无一人,大门紧锁。
正当记者在镇政府大院内徘徊时,一名工作人员终于走进院内。据该工作人员讲,镇党委书记去温州招商了,镇长也去县里参加科级以上领导的培训学习。在问到是否知道焦阳、桂营两村的炼油作坊时,他表示,前年和去年县里有关部门已经先后对此取缔两次,包括年前镇电管站、派出所等部门也曾联合取缔过一次。无奈环保部门的人手太少,每次取缔过后,这些炼油作坊没几天又开始恢复生产。据了解,电力部门也曾多次对这些非法作坊进行断电,但不知什么原因,经常前面断了电,过后又继续供电,“人家也要卖电赚钱嘛”。
当地村民向记者透露,焦阳村的老板张某,十多年前曾当过村干部,并在此类“行业”工作多年,生产的“成品油”都有固定销路。(D)(3)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目前,咸阳优质果品已经成为中泰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之一,年出口量达到10万吨以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欢迎。咸阳市委、市政府热诚欢迎泰国广大企业及工商界人士到咸阳市考察,开展农产品贸易,不...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