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甲邑” 三原

咸阳日报 2021-02-03 08:03 大字

雷永利

三原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和白鹿原而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得名三原。孟侯原、丰原和白鹿原是被清峪河、浊峪河冲刷切割而独立存在的黄土台原,位于三原县北,约占县域面积的37.4%,海拔平均约六七百米。三原南部是泾渭冲积平原,约占全县面积的一半,海拔四百米左右,是农业条件很好的富庶区。三原西北部的嵯峨低山区,约占县域面积的12%。

三原被称“甲邑”,最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三原县志》卷首的第二个序言。这个序言是成化辛丑年(1481年)秋九月望日,明代奉议大夫、福建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任彦常所写,原话是:“天地冲和之气,萃于西北,而关中为盛,三原尤为关中甲邑。然而名山大浸受天地之气为多,其所产之物不能以独当之,必有奇杰魁伟之士挺生期间,以钟其秀,而发泄乎天地山川之蕴。上至三代,下及汉唐宋世,不乏人。或以道德名,或以文章显,或以功业著,迨我圣朝则有今大司马右都宪王公其人焉!”

成书于明代成化的《三原县志》是现存最早的三原县志,是吏部尚书王恕积累资料,委托常州儒士朱昱编纂的。有关三原的历史资料,后世基本以这部县志记载为准,清代三原的四部旧志,都沿用“甲邑”有关说法。

邑,指的是城邑、都邑,古代称侯国为邑,也将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称作邑。甲邑即甲等的城邑、上等的城邑,指上好的地方。

明代,三原县虽已不是秦汉唐时期的京畿之地,但却是明代边关军事物资运输主交通线上的重要城市。由于军品运输频繁,沿线船运、陆运畅通,带动了南来北往的民间商贸业,三原于是成为西北布匹、药材贸易中心。军需、边贸带动了三原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不少商人举家迁入三原。三原和周边的百姓也迅速参与到贸易活动中来,使得三原出现不少大商户,渐渐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地方财阀。明朝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至今西北贾多秦人。然皆聚于汧、雍以东,至河、华沃野千里间,而三原为最。”

不仅如此,由于经济的日益发达,三原逐渐成为西北的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经济带动文化,文化孕育人才。明代涌现出不少三原籍的高官和学者。例如明代中期的名臣王恕,不仅是“弘治中兴”的主将,也致力于理学研究。王恕与其子王承裕是理学“三原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该学派重气节和风土,对三原土风民俗影响甚远。王承裕创办的宏道书院,为三原、陕西乃至西北培养了许多人才。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涌现,成为三原持久发展、文风深厚的源泉。

时至今日,身处关中平原腹地的三原县,是西安的北大门和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副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多年位列陕西省县市前茅。三原于2017年进入陕西十强县,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中国书法之乡,甲邑之名,实至名归。

(作者单位:三原县地方志办公室)(B)(13)

新闻推荐

您,从远处走来

三原县新兴中学八年级一班潘元春您,从远处一步一步向我走来,直到走进我的心里驻扎下来。还记得我们第一次遇见时,您一头金黄...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