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气象”构筑咸阳市防灾减灾头道防线

咸阳日报 2020-12-26 08:0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婕 实习记者 焦姗

“泾阳县口镇,风向西,风速12.4,观测时间12月24日23:00……”“应急避难所名称:三原县体育活动中心;位置:三原县健康路北端;类型:室外;可容纳人数:1.8万人……”

12月24日,在咸阳市委网信办(咸阳市大数据管理局)内,工作人员吴俊涛向记者演示咸阳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作战指挥系统,精准的实时信息,完善的“数字大气”,充分展现了咸阳“智慧气象”的科技力量。

为了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科学化水平,咸阳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气象建设,打造了咸阳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形成了汇聚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大数据库的“智慧气象”,建成全市防灾减灾救灾信息系统,实现了“可视、直观、精细、智能”的智慧应用,有效发挥了监测预报的先导作用、预警发布的枢纽作用、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应急救援的保障作用。

该平台依托智慧咸阳地理信息系统和部门共享信息,以实况监测网格化和精细化格点预报为支撑,面向政府防灾减灾的主要领域,围绕“洪涝、冰雹、内涝、雾霾、冻害、雷电、地灾”等灾害,完成民政、应急、水利、防汛、国土、水文、农业、扶贫、气象等部门防灾减灾救灾数据资源横向整合。同时,建立起了全市防灾减灾大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咸阳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并有效解决了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强化了防灾减灾在扶贫工作中的“避害”作用。

“防灾减灾救灾平台,是我们和气象局联手打造的。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可以看到各县市区的温度、降雨、风向之外,更重要的还能通过远程视频,实时观察到全市各个地质灾害点及应急保障点的情况,一旦出现灾害,就可以帮助当地制定精准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从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市委网信办工作人员孙斌介绍说。

记者在咸阳智慧气象应用平台上看到,地灾隐患、城市内涝、危化企业、避灾场所、救灾物资等多类信息一应俱全,各县市区的实时气温、闪电定位、危险天气、雷达图表等数据直观展示,为全市“精准指挥、精准防御”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支撑。

在这个应用平台上,全市440个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城区35个内涝风险隐患点、656个洪涝风险隐患点、24个视频监控点、40个避灾场所、城区4个环境监测点、29个大中型水库和江河控制站、近两年的医疗数据、天基、地基和空基气象数据……这些海量数据在咸阳2D和2.5D精细化基础地理信息上叠加显示,一目了然,构成了全市综合防灾减灾“一张图”,为咸阳市做好灾害综合防御工作构筑了头道防线。

“近期,我们在此基础上,正在探索研发一个新的智慧系统,将气象信息与医疗数据进行比对,然后就能了解到在哪个月里,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样就可以进行预警,提醒群众早日防范。”孙斌说。(G)②

新闻推荐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三原分局 开展“环保知识进课堂”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吕蔷)为深入宣传生态环保理念,营造践行绿色生活,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做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树立生态环境保...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