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恩师二三事
黄俊法
惊闻张光先生仙逝,悲恸之情,难以言表。回首往昔,和他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如过电影般在脑海中浮现。
张光先生不仅是我的老领导,更是我的恩师。1982年,我从部队回来,张光将我调到陕西农民报(今陕西农村报)任二版编辑。由于我在部队时专门写稿,对于办报来说是个门外汉。因此,当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画版。那时是铅字排版,农民报的特点是“短、土、杂、活、小”,就“短”来说,铅字套版要求很严格,我感觉“老虎吃天,无处下爪”。张光就跟我说:“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好好学习,没有攻破不了的难关。”他告诉我,首先要把字数计算好,在整个版样画版的时候不能头重脚轻,大小文章要搭配好。说完,他就拿了一张版样纸现场示范,并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在恩师手把手地指导下,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掌握了画版方法。
还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1982年,我们几个年轻记者去三原县一户农民家采访,张光叮嘱我们:“采访时要珍惜农民的时间,不要开长会,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了解、体验他们的生活。采访完之后要及时动笔写出他们的小故事,这样写稿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他不仅教我们采访、写作,在生活中也是严格要求。当时我们住在农民家里,几个年轻人都爱干净,洗漱用水比较多。第二天,张光就把我们召集起来,严肃地说:“现在正是干旱时期,你们用水一定要注意,一盆水先洗脸再洗脚,千万不能浪费,用完之后倒到固定的地方。”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用水变得仔细起来。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开始实行大包干。当时铜川有一个叫张自民的农民,凭着承包果园,成为陕西省第一个万元户。接到采访任务后,我立即奔赴铜川。采访期间,我牢记恩师的嘱托,和张自民一块住窑洞,一块去果园干活,学习苹果树栽植技术。回来后写成了一篇题为《承包果园一年成为万元户》的新闻稿件,恩师看了之后连说好,并在一版头条刊发。第二天,陕西日报也原文转发了这篇文章。
这三件事虽然都是小事,却令我永生难忘。于我而言,恩师就如一座灯塔,引领了我的人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道路;像一座丰碑,树立了我的信仰。
如今恩师已去,愿他一路走好!
新闻推荐
我从小爱吃糖,对甜食有着难以控制的渴望。母亲说南甜北咸,我不像个北方娃。那时候很不解这种说法,起码我身边的小孩子普...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