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岗:“蒸”出好生活

铜川日报 2019-04-18 08:12 大字

?张岗高兴地推着新出笼的蒸馍

今年46岁的耀州区小丘镇独冢村村民张岗,皮肤黝黑、吃苦耐劳,是人们口中“粗犷的北方汉子”,没想到的是,他却在打工返乡后把“蒸馍”作为事业,更令人惊叹的是短短半年时间,他就打开了全镇的蒸馍市场,甚至还把馍卖到了三原县。日子越过越好,张岗很自豪,用他的话说就是,这都是蒸馍“蒸”出来的好生活。

46岁的张岗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地打拼,先后干过建筑、装修等工作。2003年,他在延安市做装修时和工友因赶工期,吃饭时间短,经常会空着肚子干活,所以萌发了开餐馆的想法。后来,他用手头仅有的5000元开了一家专门为农民工提供吃饭服务的小餐馆,利用送饭菜到工地,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并

在家乡建起了两层小洋楼。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岗回乡探亲时看到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们,每到农忙、苹果疏花期时,老人、妇女和孩子们都在给苹果疏花,大家顾不上吃饭。

思前想后,张岗决定利用家乡盛产的小麦面粉、菜籽油做饮食产业,而蒸馍门槛低,好准入,风险也低。立足这些优势,经过前期调研,张岗把发展蒸馍加工回乡再创业提上了日程。

去年9月,张岗回家后说干就干,每天起早贪黑蒸起了馍,还做起了村里的“外卖”,专门为在果园干活的群众送饭,一个多月后,他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增强了张岗把馍店扩大发展的信心。

买设备扩大生产,首先要面对的是资金问题,他细细一盘算,除了餐馆挣来的8万多元,还差将近五六万元的资金缺口。“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让他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村干部为他办理了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操作间,购回了最环保的天然气锅炉和蒸车等设备,注册了张岗食为天纯碱馍商标。

张岗说:“我的馍店名字叫食为天,因为食品安全大于天,为了保证馍的口感,我们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机械代替了手工,生产的蒸馍数量成倍增加,“卖给谁?”成了主要难题,为了解决销售,张岗采取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销售。他先是把蒸馍拿到周边集贸市场让过往群众免费品尝,并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回家后对意见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和妻子进行改进,使口感更加符合大众口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不懈努力下,蒸馍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认可。

张岗说:“我首先认为有舍才有得。最开始我蒸了150袋馍,每天拉出去找亲戚朋友,把馍给他们,让他们尝后,给我提意见,经过2个月的努力终于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

现如今,张岗的生意蒸蒸日上,覆盖了小丘镇及三原县周边乡镇农村。小丘镇乙社村村民席小玲说:“我孙子满月时买了他的馍,他的馍在周边是最好的,我周围大部分人都买他的馍,因为好吃,是碱馍,也瓷实,叫什么时候送,就什么时候送,人很守信用。”

短短几个月的努力,现在,张岗每月要用400多袋面粉蒸馍,收入可观。谈起未来的打算,他信心满满地说:“现在的情况比预期好多了,多谢客户信任,目前我计划今年内把投资成本收回来,然后再投资发展挂面、麻花、面条和饼子,这样也可以把村里富余劳力带动起来,共同致富,钱要靠大家争。”

张岗脚踏实地、敢闯敢干,取得了成功,为回乡创业人员作出了榜样,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创业致富典型,赢得了大家的称赞。耀州区小丘镇独冢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军说:“张岗最初创业时,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村上了解情况后积极与金融系统联系,在短短的三五天时间就把创业资金争取到位,让他的馍店顺利开张。张岗魄力大,又能吃苦,在外面干了十几年,回到村里开店,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打开了全镇的市场,甚至还把馍卖到了三原县。希望我们村的村民们向张岗学习,鼓足干劲、勇于创业,村里的领导干部会像支持张岗一样,支持村民创业。”(通讯员 任敏 刘卫锋)

新闻推荐

承包地里盗墓被判三年加罚金

本报记者郭朝霞通讯员张莹唐香咸阳三原男子王某,现年37岁,听别人说自家承包地里可能有一处古墓,便召集多人勘探,并找来挖掘机...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