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三期5-6月份上榜“咸阳好人”

咸阳日报 2018-07-20 08:39 大字

彭栋事迹简介

彭栋,男,汉族,1979年5月生,三原县城关街道办居民,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交大队西铜中队事故组民警。2017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当选“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政法干警”。

2017年7月7日15时许,天气异常炎热,彭栋和同事正在辖区包茂高速铜川方向陵前加油站以北2公里处紧急处理一起交通事故。在勘查事故现场过程中,几人突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刹车声,随后,传来车辆撞击路边护栏的声音,职业的敏感和经验使彭栋立即警觉起来。果然,前方不远处又有车辆发生了事故。他和同事们顺着应急车道迅速向事故点跑去,事故现场,金属隔离栏被撞出了长长的凹痕。一辆陕B牌照的白色越野车,四轮朝天卡在绿化带中,引擎盖已经起火燃烧,两名女子被困在车内,不停地拍打车窗求救,情况十分危急。彭栋一边冲两名同事喊:“赶紧拿灭火器,到这边救人!”一边冲上事故车辆,试图打开车门救人。此时,火苗已烧到两三米高,绿化带边种植的柏树也被点燃,现场瞬间成了一片火海,事故车辆随时有爆炸的可能。彭栋冒着浓烟和大火第一个跳上事故车辆,拿起同事递过来的灭火器,奋力朝车玻璃上砸去,一下、两下……砸了几下没起作用,他又拿起一根撬杠奋力砸车窗玻璃,很快,被困女子一一成功获救。火势迅速蔓延,燃遍车身,虽经奋力扑救,但最终仍被大火烧成了空壳。两名被困女子被紧急送往三原县医院救治,很快康复,而彭栋的手臂、脸被大火灼伤,手腕和双臂被车窗玻璃、车边绿化带的植被多处划伤。事后,驾驶员贾女士动情地说:“要不是民警及时出现并营救,我们可能就真的离开这个世界了,民警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路遥知马力,烈火鉴真金,路遇险情,面对熊熊大火,彭栋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浩然正气令人感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B)(9)

李拴民事迹简介

李拴民,男,汉族,1970年1月生,彬县底店镇大车完小教师。2017年11月,被评为咸阳市“最美乡村教师”。

1986年7月,李拴民高中毕业,正好本村小学缺一名老师,他就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公社的招教考试,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21.50元,每周带24节课,还不算早读、自习、辅导。可他无怨无悔,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教育战线,一干就是32个年头。多年来,他爱生如子,师德高尚。学生病了,他送医买药;学生家庭困难,他给买学习用品。1991年9月,李欣(化名)同学的母亲突然生病,他就主动帮着照顾孩子,和孩子同吃同住,一块上学,一块回家,洗衣做饭,达两个多月。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发地震。当时,李拴民正在上课,突然屋顶晃动,地面震颤。他赶紧对孩子们大喊:“地震来了!快跑!”孩子们第一时间有序撤出教室。这时,他发现坐在后排的乔名(化名)同学被吓得脸色发白,不知所措。李拴民顾不上细想,紧跑几步冲到乔名(化名)跟前,抱起乔名就往外跑。就在这时,围墙突然倒塌,他的左腿被蹦出的砖块砸中,倒地的一刹那,他将孩子递给了前来救援的同事。孩子得救了,他却趴在地上不能起来,刺骨的疼痛使他满头大汗。同事们来扶他,他第一句话就说:“别管我!快看其他班的孩子们出来完了没有!”为了节省经费,学校里修修补补的小事,他都主动去干,哪儿脏,哪儿累,他就去哪儿。他带领同事自己动手一块砖、一把泥硬是垒起了学校的垃圾台;大车学校的花园、厕所挡墙是他修建的;学校的电路出现了故障,他检修;校舍落水管封堵,他疏通;屋面瓦片破损,他更换……

30多年来,他从未因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也从未放弃过一个淘气的孩子,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无怨无悔,只把一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地印在教育的沃土中,用师德光辉为莘莘学子照亮了立德求知的天空。(B)(9)

杨秀明事迹简介

杨秀明,男,汉族,1940年9月生,咸阳杨仨疼痛医院院长,咸阳市政协委员、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兼盲协主席、陕西省盲人按摩学会副会长、高级按摩师。曾先后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咸阳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1964年,杨秀明因病导致双目失明,但他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如愿考取陕西省盲人按摩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推拿按摩技术,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医生。他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用“机械代替人工”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近半年的攻关和试验,设计出了多用牵引床,极大改善了患者体验,提高了治愈率。随后,他反复改进和试验,又先后研制出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折叠牵引机、电动腰椎间盘突出复位机,具有牵引、按压、抖动、复位等多种功能,能够折叠携带出诊、送医上门,受到省科委、卫生厅和医药器械管理局专家组的高度肯定,设计属国际首创,临床应用效果达国内领先水平。他还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实践,利用“等重原理”制作了多用压拨器,创造发明了七种系列的新型压拨器,发明成果先后获得六项国家专利、四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中国发明奖。几十年来,他不但治愈了数万名患者,还培养传承人十二名,利用盲人电脑,历时六年撰写了四十三万字的医学著作《软组织损害松解疗法》,发表论文42篇,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已发行普及到全国各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杨秀明命运多舛,青年时期双目失明,但他身残志坚,志存高远,面对困难、挫折和疾病不认输、不懈怠,依靠自身辛勤付出、顽强拼搏,闯出了一番天地,各界群众纷纷为他点赞。(B)(9)

王东事迹简介

王东,男,汉族,1971年11月生,三原县商务稽查大队稽查员。被评为咸阳市“双千工程优秀下派干部”“基层武装建设先进个人”。

王东1993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是三原县商务稽查大队的一名稽查员。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忠诚干净,敢于担当,富有正义感。2011年12月的一天晚上,在例行巡逻时,途经荆中路口,他发现有一个人鬼鬼祟祟地摸黑推着一辆摩托车飞跑,便上前大声询问,嫌疑人不敢搭话,扔下摩托车撒腿就跑。他和同事立即下车急追,在金尧村大棚蔬菜地里将其成功抓获,并搜出其随身携带的剪摩托车线路的大剪刀和一大串试开摩托车的钥匙。随后,公安干警将其带走,失主专程送去了锦旗,表达感激之情。2012年6月的一天,王东正在大程镇义和村下乡,突然听见不远处人声嘈杂,有人喊“打架了、打架了!”闻讯后,他赶紧冲了过去。路边,两个小青年因一点小事引发口角,扭打在一起,两人额头上、脸颊上都是血迹。王东顾不上细想,冲上去抱住其中一人,连拉带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们分开。经过一番开解,两人不再打骂,在村医护室进行了包扎处理后,握手言和。2014年,他下乡工作途中,在关中环线道路旁边,发现有四个人大声争吵,互有撕扯,情绪都很激动。原来是货车司机与轿车司机因相互超车引发争执,双方互不相让便动起手来。问明情况后,他耐心向双方讲了“开英雄车”“斗气车”的危害及后果,又讲了家人的担心和期盼,劝大家不要因一时冲动酿成祸端,在他的调解和开导下,最终四人握手言和。

路遇不平事,仗义伸援手。王东扎根基层工作岗位,却乐于奉献,广行善举,多次见义勇为,各界群众纷纷为他的行为点赞!(B)(9)

房应平事迹简介

房应平,男,汉族,1973年7月生,永寿县常宁镇房家村居民,永寿县邮政局永平乡邮政所投递员,多次荣获省、市明星投递员、“收订能手”等称号。

2003年,房应平成为永寿县邮政局永平乡邮政所的一名投递员,15年来,他每天早出晚归,骑着三轮摩托车,穿梭于槐山的沟沟峁峁,及时为辖区群众送去邮包、信件及生活物品等,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邮路使者”。2009年8月下旬的一天,房应平一大早就出发,马不停蹄地跑完了三条梁,天黑前基本送完了所有邮件,从渠子镇洛安沟返回邮政所时,在沟道里,摩托车的车头突然断裂,他整个人被甩了出去,汽油淌了一地。幸运的是,当时车速比较慢,人只是受了点皮外伤,没有大碍。等大家得知情况赶来救援时,他却傻傻地站在路旁,笑着说:“我没事,只是饿了!”每到高考季,他就自觉加班加点,超时工作,想尽办法把《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送达每个莘莘学子家中,遇到春节或重大节庆日,邮递任务就变得十分繁重,他天蒙蒙亮就出门,等送完邮件回到家时早已月明星稀。每年冬季,沟道里经常会结冰,他就穿上大棉袄,带上雨披、铁锨等工具上路,遇到陡坡,摩托车很难爬上去,他就下车铲冰修路,过路的群众也会帮他推车,几道山梁下来,他几乎筋疲力尽,累得腰酸背疼,但他却说:“大家收到期盼已久的邮件时,都笑得很开心。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虽然苦一些,但很有意义!”

装满邮件,装满期待,弯弯山路,踽踽而行,十五个年头,房应平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敬业奉献之歌,他是山区群众眼里的“邮路使者”,也是百里山梁上跳动着的最美音符。(B)(9)

王国众事迹简介

王国众,男,汉族,1968年2月生,兴平市康泰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9年,21岁的王国众正式参加工作,成为兴平市药材公司的一名小职员,开始了药品经营和销售的职业生涯。他为人谦和,勤奋好学,跟着老师傅学业务、跑市场,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由于善思好问、业绩突出,很快被任命为西药批发部门经理。2002年3月,原单位改制,王国众克服困难,力排众议,于2005年5月牵头成立了康泰医药经销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他确立“老实经营、真诚待客、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并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定为公司的价值观,把药品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老百姓用上安全药、放心药,精心打造企业诚信文化、团队协作意识。多年来,企业规范经营,诚信纳税,服务地方群众,各门店每周定期开展两次免费检测血压、血糖活动,长期免费指导用药、代煎中药及市内免费送货上门等便民服务,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按时诚信纳税,多次被评为纳税A级企业,他要求公司财务每月按时为员工发放工资,按时给上游业务伙伴结账打款,12年未失信过一次。公司发展壮大了,他就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更好回馈社会,十多年,公司累计捐赠助困奖学金36万元,并积极响应市上开展的“春雨行动”,为贫困户捐赠建房款6万元;为阜寨镇双王村捐助3万元,维护灌溉水井2眼。每年重阳节前夕,公司还坚持对辖区100名孤寡贫困老人进行慰问,累计捐赠慰问物资45万元。

诚信之人天地宽。王国众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企业,以质量求发展,不但壮大了自己的企业、扩大了医药市场份额,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B)(9)

侯辉事迹简介

侯辉,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秦都区国税局陈阳税务所专管员,2009年荣获咸阳市国家税务局嘉奖奖励,多年连续获评先进工作者。

侯辉1997年参加工作,是税务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精钻业务,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圆满参与完成了“营改增”“金税三期上线”等多项重大工作任务,积极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7年10月18日上午,侯辉在打扫杂物室时发现了一个黑色布包,内有现金5万元、10余张银行卡及大量票据,便迅速向上级报告,在单位领导的指示协调下,他和同事根据包裹中失主的身份证件,分别通过税企微信群、12366税务平台向所在辖区内的纳税人、法人代表、会计人员发布招领消息,结果都一无所获。直至晚上8点,陈阳税务所所长屈永胜才根据失主身份证信息联系到了失主。10月19日中午,在陈杨寨派出所工作人员的核实见证下,税务干部侯辉在陈阳税务所办税服务大厅将失物交给了失主巩女士,巩女士对钱款物品进行了清点,没有分毫缺失。事后,巩女士手捧锦旗,专程到秦都区国税局陈阳税务所致谢。

“志在真诚,恪守不违!”侯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无私坚守和信守不渝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赤诚之歌,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9)

邢小卫事迹简介

邢小卫,男,汉族,1976年3月生,永寿县人社局干部,永寿县渠子镇车村第一书记。2016年,被永寿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驻村干部”,车村被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

2016年2月,受组织选派,邢小卫到永寿县渠子镇车村担任第一书记,为了尽快帮助村上脱贫,他一上任就全身心扑到工作上。针对车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群众文化生活单一的现状,他四处跑项目、招引资金,通过不懈努力,先后争取资金17.5万元,完成村广场文化长廊建设,为村民提供休闲纳凉的场所;硬化村街道240米,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在村主街道建成80米的文化墙,提升了村委会办公环境及村委会广场周边的环境。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他还积极争取到县文广局体育健身器材一套和文化下乡资金4000元,组织群众开展广场舞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多次,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7年,他多方协调,为车村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107万元,硬化道路2420米;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落实资金6万元,解决了车村三组群众的饮水问题。

村官虽小也可造福一方。邢小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为群众谋幸福,把一个落后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样板村,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彰显了驻村第一书记的为民情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B)(9)

袁备战事迹简介

袁备战,男,汉族,1969年11月生,淳化县车坞镇龙虎村居民。

袁备战的家庭很特殊,一家四口,相互之间却没有血缘关系。家中老人名叫廖增家,1958年,在参加集体劳动时不慎受伤,落下残疾,行动不便,终生未娶。后来,经过商议,老廖将侄子过继到名下,养育成人,并给他娶了媳妇。婚后,侄子与侄媳妇宋雅兰与老人一同生活,并育有一子。然而,2005年,老人的侄子因意外事故身亡,好不容易才有的家,突然就失去了顶梁柱,一家老小的生活担子全压到侄媳妇宋雅兰肩上。承受着丧夫的悲痛和乡邻质疑的眼光,倔强的宋雅兰选择了坚守和付出,没有抛下身体残疾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而是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晴空。丈夫离世4年后,经人介绍,袁备战结识了宋雅兰,他被宋雅兰的善良和坚强深深感动,并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宋雅兰的生活。他没有将宋雅兰娶走,而是选择“嫁”进这个家,和宋雅兰一起担负起照顾老人,养育孩子的重担。寒来暑往,夫妻俩不但恩爱有加,而且成为十里八村的孝老典型,有时去村里坐个“席面”,袁备战也会挑老人爱吃的菜,夹两个馍给带回来。如今,78岁的廖增家身体日渐衰弱,大小便也需要人照顾,袁备战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每天侍奉老人起居,端屎端尿,喂饭送水,一丝一毫都不马虎,不论冬夏,老人的房间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天气好时,他就把老人推到院子晒晒太阳,廖老虽然身体不太好,但精神却很好,整天乐呵呵,逢人就说:“咱儿媳妇好,找个女婿也孝顺!”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袁备战用自己的坚守、付出和担当生动诠释了中华孝文化的真谛。(B)(9)

王茹事迹简介

王茹,女,汉族,1988年2月生,渭城区人民东路双旺大厦居民,渭城区教师培训管理中心干部。

2018年4月17日清晨,市医药公司家属院门卫康丙辉老人攒了近3个月的工资不慎被盗。老人伤心落泪,急得不知所措。王茹得知情况后,立即帮忙寻找,并安慰老人不要过于悲伤。她利用中午吃饭时间,用手机编发了一条短信:“医药公司家属院一位看门大爷不慎被人将积攒的4000多元工资偷走……这可是老人要往老家贴补家用的呀……我不会华丽的语言,只希望大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帮他,让老人不再伤心,帮他找回‘失而复得\’的4000元。不要点赞,只要转发,献出爱心,谢谢大家!”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条短信发到朋友圈后,很快在微信圈引起了大家关注,许多爱心人士纷纷转发,并开始自发为老人募捐,王茹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她丈夫的同事和朋友也自发参与进来,很快就筹齐了4232元爱心款。王茹逐一统计,共有59位热心人慷慨解囊,为康老捐资,她反复核对捐助者姓名和钱数后,第一时间给康大爷送了过去。当康大爷从王茹手中接过这笔爱心款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老人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还是好人多、好人多呀!”事后,王茹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下子汇聚了这么多的大爱,大家的这份关爱让这个一度陷入绝望的老大爷重获希望,真是太值得了!”

平凡女孩的凡人善举,不仅温暖了社区老大爷,也彰显了咸阳这座德善之城的温度和魅力,王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为她点赞,为身边好人喝彩!(B)(9)

新闻推荐

陕西环保集团“环卫高科技”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华商报讯(记者郭小雄)近日,华商报记者在三原县城关街道五四村看到,这里建起了垃圾处理站,每家发了垃圾箱,村里环境大改善。位于...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