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发成 把光明送到千家万户本报记者 马沅聪

咸阳日报 2017-06-13 11:35 大字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把光明送到千家万户。”60岁的王发成是三原县供电分公司城区供电所的一名平凡的电力工人,从1980年参加工作开始,他就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平凡的电力事业。他懂得珍惜自己是一名电力工人的光荣称号,他无比热爱自己这个播撒光明的岗位。收电费、抢修电路、铺设电网……他的脚步踏遍了三原县的村村落落。不论值班还是休息,无论节假日还是星期天,只要一个电话或一声招呼,他都能立即返回岗位,随叫随到。多年来,他面对工作上的艰难险阻,环境条件的恶劣变化,从无畏惧,勇往直前,尽展当代人民电力卫士的风采。

他用“爱心”保证基础工作

“我一直干的就是电力服务最基础的工作,电费的抄、收、核以及高低压线路的日常维护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王发成说,其实在基层收缴电费是令很多电管员头疼的事情,要是计较太多就会干不好。王发成说自己这么多年面对的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多年前,有些村里人家中除了电灯几乎没有啥用电设备,可是即使这样,个别贫困的老人还是交不起电费,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不会去收,直接就自己帮着垫付。他曾为一位贫困老人垫付电费5年。

不仅仅是收电费,遇到村民家中电路有问题、电灯不亮了、插座坏了……王发成还免费修理更换,所以,每次收电费时,王发成还会背一个大大的工具包,方便及时处理村民遇到的电力问题。也正是他心里始终装着用户,所以大家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做到月结月清,确保每月电费回收工作“双结零”。

他用“耐心”解决施工难题

在电力的日常工作中,和群众打交道最多,这就要求电力工作人员有极大的耐心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1992年,由于王发成工作认真踏实,业绩先进,县局就让他开始承担技安员工作。

2009年5月,城关镇胡家巷村低压线路改造工程开始后,王发成在工程资金到位状况差、外围工作征地速度慢、部分设计图滞后的情况下,鼓励参加改造工作的同志们,用速度和时间差打一场高效率的运动战。为了工程早日完工,王发成几乎走进了线路改造沿线所有群众的家门,劝导他们积极配合工程建设,扫清了许多障碍。由于线路改造地处城中村,交通不便,吊车进不去,王发成他们突破重重困阻,硬是人工作业新栽9个电杆、架设了380米长的线路,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工作任务。

而像这样的事情还非常多,王发成都是靠着这份耐心一一化解。

他用“恒心”始终坚守一线

2002年三原县电力局决定对鲁桥地区全面进行升压改造,连同鲁桥110KV变电站10条出线工程必须在40天内完成,重担又一次压到了王发成同志的肩膀上。可谁又知道,就在鲁桥升压改造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是王发成妻子患白血病病情急剧恶化的时候。但是,王发成毅然挑起了重担,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整天奔波在工地。就连妻子最后一面他都没来得及见到,这件事也成了王发成一辈子无法抹平的遗憾!

在平时的工作中,王发成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对身边的徒弟也要求十分“苛刻”。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多个基层单位工作过,30年的工作经历,让他的徒弟遍布全县18个供电所,他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身边的人。公司的青年员工都亲切的称他为“师傅”,简单的两个字却饱含着他对工作的热爱、执着和对“传帮带”的坚持。(B)(11)

新闻推荐

高渠中学举行十四岁青春仪式

本报讯(杨静)三原县高渠中学于近日举行了14岁青春仪式,八年级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庄严而热烈的仪式。活动,共有“青春寄语、青青春宣言、家长代表讲话、学生代表讲话、领导致辞5个篇章,使学...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