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原县 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陕西农村报 2016-07-20 14:55 大字

  咬定目标不放松 打赢脱贫攻坚战

乔恩平 赵琳敏 杨梅

听说三原县利用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搞得不错,收效显著。7月15日,笔者慕名来到该县一探究竟。

2016年初,三原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2016、2017两年时间推进精准脱贫,达到“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高”的总体目标,力争使3875户10956贫困人口全部精准脱贫。

三原县委、县政府锁定目标、凝心聚力,动员号召全县各级部门和42万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干群齐心协力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在工作中,三原县摒弃以往“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变“精准滴灌”式扶贫,使贫困群众达到“两不愁、四保障”。并结合全县开展的“驻百村、联千户、帮万民”活动,推行县级领导每人包3户,科级干部每人包2户,一般干部每人包1户的一对一精准定向包抓贫困户模式,确保每户贫困户、每名贫困人员都有人联系,有部门负责。

“一个地区要想实现脱贫,关键是要给农民选择一个好的产业,有了好的产业,农民有了固定收入,才能实现根本的脱贫。”三原县委书记孙景宏在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动员会上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实现永久脱贫,必须培养“造血”功能,让贫困户自身强大起来。三原县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

2016年初,三原县独李镇王马村的6户养鸭大户发起成立秦绿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梁峰说:“我们的日子好过了,能帮上乡党的忙了,也想尽一点力。”合作社和村上6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贫困户在合作社边学养殖技术、边打工。等他们完全掌握养殖技术后,根据意愿,想开展养殖业的群众,由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养殖场地、供应鸭苗、配送饲料、疾病防疫、阶段管理、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产生收益后,再陆续收回之前垫付的投资。王马村5组贫困人口徐小建,在合作社里打工,每月工资能拿到2400元。他说:“我家里有75岁的母亲,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孩子需要照顾,没法外出打工,就在合作社上班,每月都有固定收入。”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秦绿源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三原县发展产业扶贫,助推***工作的一个缩影。 

7月15日,笔者在三原县嵯峨镇寨子村见到了贫困户何富贵,他高兴告诉笔者:“现在党的好政策为我脱贫提供了机遇。农民只要想干事,政府都大力支持,你看,贷款流程就在宣传彩页上印着哩,很方便。” 

何富贵家中人员较多,负担较重,最初给别人打工,做些体力活,收入有限,开销不少。看到县上推出产业扶贫政策,于是他3年前回到家乡发展小规模生猪养殖业。从2012年到2015年,他每年都贷款一万元发展生猪养殖。经过多年打拼,何富贵已熟练地掌握了生猪收购、养殖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如今他想扩大养殖规模,但是手里资金有限,让老何非常发愁。包村干部得知老何这个想法后,联系农发部门争取扶持政策。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帮助下,2016年何富贵又向嵯峨镇信用社申请贷款4万元,现在养殖场已经租好了,就等着购买的100头猪苗入栏。 

截至目前,陕西信合共投放资金96万多元,已经有20户像老何一样的贫困户得到资金扶持,发展起了致富产业。上级财政拨付三原县的扶贫资金也已经下达,三原县扶贫办组织人力对全县各镇、街道办及服务中心建档立卡中的贫困户进行再摸底,即将按照每贫困户4500元的标准,发放800万左右贫困救助资金到户。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三原县已绘出了一张精准的作战图。全县各级干部正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大显身手,确保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闻推荐

走上街头宣传《居住证暂行条例》

3月15日早,咸阳三原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走上街头宣传《居住证暂行条例》,使广大流动人口真正了解理解《条例》新旧政策的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的法规依据等,同时向广大群众对外公布了居住证咨询投诉电...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