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特色教育,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咸阳日报 2012-05-09 11:22 大字

本报记者 景东旭

做教育记者多年,经常会思考教育问题,在采访中也经常与基层教师、校长攀谈此类问题。中国教育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层学校怎样才能更好服务于教育发展大方向……这些宏观性问题不时被他们提及,成为一种困扰。

经常到三原采访,对三原县开展的“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感触颇深,一次在参加有关会议时,三原县教育局领导就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首先是育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破只有“升入重点高中”就是成才的错误观念,让老百姓从心底说一声:“这几年书没白念!”不让学生虚度光阴,让学校逐步走上“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更有利于特长生脱颖而出,造就社会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人才。

在三原县安乐中学,孩子们自发组织用一次性筷子制作成世园会中国馆、帆船模型,用五谷制作成五谷画,都成为学校赠送朋友的纪念品,其做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见一斑。

秦都区马庄中学在校园开出土地,让学生结合课本学习种植,陈会军校长曾告诉我:“现在农村娃有的都不懂种地了,对土地知识更是缺失。”这让我想起我的儿子,他有次很困惑地问我:“爸,这白面是哪儿来的?”我拿出一袋子麦片指着说:“是小麦磨出来的。”他有点不相信我:“这能磨出面?谁磨的?”那种眼神令我无奈!这太可怕了,假如这样,那么再过几代人,没人会种地当农民了我们吃什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根据地域特点开展特色教育,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掘、培养出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就一定成为有用人才。要把这种思想广为宣传,让家长明白,不要再逼孩子去做“为学习而学习”的牺牲品,成为知行合一,学有所用的生命个体,成为自食其力的完整的人。

特色教育,造就各类人才,是当下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E)②

新闻推荐

井盖丢失“坑”人无数三原城建局承诺 尽快修路

没盖的污水井,“坑”了不少村民。本报讯(记者包鑫郑苗裔)近日,三原县城关镇龙北村多位村民向本报反映,村里后街“行路难”,路面坑洼且多处污水井盖不知去向,几乎每天都有人或车辆被这无情的“大嘴”吞噬...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