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邻里关系是人们之间最简单、最基本、最受关注的社会关系。“孟母三迁”、“千金买宅,万金买邻”、“远亲不如近邻”等故事和谚语为人们心口相传。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六尺巷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清代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在宅基地上发生争执,家人飞书,让张英“摆平”。张英给家人回信却是一首打油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退让三尺,而邻居也深受感动,让地三尺。
融洽的邻里关系成为维系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细胞元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千百年来,有关邻里关系这首歌久唱不衰,但无论怎样演唱,和谐都是永恒的主题。
时间:8月25日
地点:武功长宁
“你家怎盖我也怎盖”
本报讯(记者 韩焱 实习生 亢小萌 李洁 张小妮)他们既为堂兄弟,又是邻居,在外人看来,定然亲如一家。两家盖新房,本是喜事,可他们却为地基的高低,产生了长达八年之久的纠纷。
2010年8月10日早晨,七八个人吵吵嚷嚷的来到长宁镇政府办公室声称要上访。司法所蔡所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当事人魏富贵是长宁镇焦布村人,其在2002年盖房时曾因地基高于邻居魏宝玉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矛盾。魏宝玉与魏富贵是堂兄弟。魏宝玉在盖房的时候曾经问过魏富贵之父(已故),如果富贵要盖房想怎么盖?魏富贵的父亲说;“你家咋盖富贵也咋盖”。因此,魏宝玉在盖房的时候为魏富贵预留了茬口。但魏富贵在盖房的过程中不但没有遵照当时约定,而且房屋的底圈梁还高于魏宝玉家。
双方因此产生矛盾,后经人调解,魏宝玉觉得都是自家兄弟也就没再深究,谁知魏富贵施工至二楼时并没有按照魏宝玉当时预留的茬口架楼板,后房檐反而高于魏宝玉家的后房檐。魏宝玉再次阻止施工,并达八年之久。
8月19日下午5点蔡所长带领工作人员驱车前往焦布村,将双方的委托代理人邀请至邻村(焦赵村)进行调解。凌晨1点半,双方的代理人终达成共识,并商定于8月20日上午10点到焦赵村村委会签订调解协议。但当到了签订协议的时候魏宝玉一方突然反悔,事情再次陷入僵局。
得知魏宝玉已前往空军36师机场附近放羊。司法所工作人员又驱车前往机场,在飞机跑道旁与魏宝玉方代理人又一次进行了深刻的谈话,双方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都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当晚在魏宝玉与魏富贵的坚持邀请下,司法所工作人员及双方委托代理人一起吃了顿便饭,在饭桌上兄弟二人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魏富贵笑称:“堂兄堂弟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D)(3)
时间:8月27日
地点:兴平市
“老伴被他儿女接走了,我可该咋办?”
本报讯(记者 韩焱 实习生 亢小萌 李洁 张小妮)老人再婚,儿女阻拦。分居20年,生活美满。一朝丧失劳动能力,对方儿女又来干涉。65岁的郭老太无奈地说:“老伴被他儿女接走了,我今后可该咋办?”
1987年,经人介绍,郭某与兴平一中学教师雷某结婚。刚开始,两人居住在雷某的老家,后因雷某子女不容,两人搬进雷某所在学校居住。20年来,雷某教书育人,郭某洗衣做饭,生活美满。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郭某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且常年疾病缠身,雷某儿女得知后,将雷某接回老家且不许两位老人见面。
兴平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上述情况后,指派工作人员为郭老太担当代理人,并为其办理一切相关代理民事诉讼手续。经法庭审理,最终判决由雷某每月付给郭老太150元生活费。
郭老太的生活有了着落,然而一颗心刚刚放下,不久又悬了起来。原来,在儿女的撺掇下,雷某起诉要求离婚。
“这该咋办呢?”郭老太心慌不已。“别急,离不离婚不能他一人说了算。”兴平法律援助中心一面安慰老人,一面调查取证,积极应诉,最终法院判处不准予离婚。
2009年9月,雷某再次起诉,在法院调解下,郭老太最终同意离婚。兴平法律援助中心积极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最终,民政部门为郭老太办理了低保。(D)(3)
时间:8月26日
地点:武功县河道乡
“豁出去咧,先把麦子抢回来再说!”
本报讯(记者 韩焱 实习生 亢小萌 李洁 张小妮)自家的1亩1分地,却被他人耕种了22年,其间,别说是承包费了,就是地里收成也与自己毫无瓜葛,这不明不白的算咋回事?“豁出去咧,先把麦子抢回来再说!”
2010年8月16日,河道乡西马村北堡7组村民吴某来到河道司法所,称自家的1亩1分耕地被本村村民田某耕种长达22年,她本人多次要求归还,但田某却说那是村上给他的承包地不愿意归还。
所长黄红海立即进行调查。由于纠纷长达22年,西马村的干部多次换届,新任村干部对吴某和田某耕地问题并不太了解。司法所工作人员又多次走访前任村干部和以前参与划分土地的村民,最终确认田某现耕种的西马村北堡7组1亩1分地确实属于吴某的责任田。
而吴某承认自己未耕种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太小,所分的那片责任田离家太远,无法灌溉,本着放任的态度,也从没有和田某谈承包费之事。
就在司法调查期间,吴某将田某在那1亩1分地里所种的小麦全部收回了自己家。田某上门索要无果,就将吴某家的三轮摩托车及车上的小麦推回自己家,双方因此发生了打架事件。
得知情况后,黄所长找到双方,分别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最终促使其达成调解协议。一场长达22年的耕地纠纷划上了圆满的句号。(D)(3)
时间:8月30日
地点:秦都区
“我不当和尚,我要读书!”
本报讯(记者 韩焱 实习生 亢小萌 李洁 张小妮)父母在外地服刑,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在无力抚养的情况下,将孙子送进寺庙当了和尚。“我不当和尚,我渴望和其他孩子一起读书!”12岁孩子的呐喊震撼人心。
今年4月,一位老人走进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变更外孙小瑶的抚养权。据老人反映,她是小瑶的外婆,外孙小瑶的父母一直在外地服刑,其间,小瑶就一直由其爷爷、奶奶抚养。2009年,小瑶就被爷爷送进某寺庙当了和尚。其间,小瑶曾多次跑回家,又被爷爷送进不同的寺庙。
鉴于案件性质特殊,市法律援助中心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商讨。由于监护权变更需有孩子父母的授权或同意,但小瑶父母均在外省服刑,且双方老人均已年迈,不具备长期监护小瑶的能力,考虑到从法律角度解决此事,诉讼时间会很长,小瑶至少要在庙里生活一年半载,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法律援助中心遂协同秦都区关工委多次找来孩子的外婆和爷爷、奶奶进行协商,希望能妥善解决小瑶的问题。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三原县东周儿童村最终愿意接收小瑶。至此,辍学多日,在寺庙当小和尚一年有余的小瑶终于可以重返学校读书。 (D)(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景东旭)2010年是三原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攻坚年,任务大,工期紧。三原县建立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利用暑期确保全县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三原县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5个...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