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本报记者 李桦
“咱现在掉进了福窝窝,在这里有说有笑,吃饭不用煮。”这是乾县大杨镇大杨村幸福院老人的普遍感受。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对象,也是咸阳市民生政策最关照的群体。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咸阳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织密织牢“一老一小”社会服务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确保老小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幼有所教,用心用情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幸福互助院 筑起长者“乐巢”
“一个人煮饭做少没味儿,做多吃不完,在这里吃饭健康又卫生!”9月23日,乾县大杨镇大杨村76岁袁建设,坐在“幸福院”家园餐厅内,桌上摆着凉拌黄瓜、青椒炒蛋等家常菜,几个老人乐呵呵地吃饭聊着天。
屋外,自乐班正在吹拉弹唱,秦腔的韵味久久回荡,听戏的老人络绎不绝。大杨镇大杨村位于历史悠久的古王乐镇,村里共有人口3380人,60岁以上老人723人,孤寡、空巢、留守老人102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多,用餐问题让人困扰不已。
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为破解这一难题,大杨镇互助幸福院对来院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不收取任何费用,老人在院内一日三餐收取3元的餐费,让老人们感受暖暖的幸福。
走进彬州市义门镇中罗堡村互助幸福院,庭院干净整洁,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一起,唠着家常……院内不时传出幸福的笑声。
彬州市为了切实改善农村残疾、空巢、孤寡老人基本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吃饭难、洗衣难”等问题,对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空巢老人,农户中无人照顾的残疾人建立“幸福互助院”、爱心餐厅。
“我在这里养老,离家不离村,我感受到了平等、尊重和温暖,党的政策好得很!”70岁的王军社说道。
目前,彬州市共有“爱心餐厅”47个,涉及服务对象660人。“爱心餐厅”不仅方便了群众、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又为农村空巢老人安度晚年、排解孤寂提供了一个好去处,真正达到了离家不离村、离村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在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不断释放为民“红利”。
今年以来,市民政系统以改革试点为动力,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服务,连续两年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惠民便民实事,制定出台了《咸阳市新建居住区社区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及管理实施细则》,建成一批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建成运营县级中心敬老院12个、区域性敬老院2个、公办养老机构2个、民办养老机构18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9个、农村幸福互助院1349个。
幸福互助院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个其乐融融的温馨港湾,为和谐社会的精美画卷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互联网+养老 让“养老”变“享老”
咸阳市以“始于群众需求、让群众满意”为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9月24日,秋雨绵绵,在渭城区愿景园小区不老帮智慧养老中心,三四十名老人聚集在这里唱歌、练习书法、打牌……每天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在这里好热闹,过中秋大伙在这里比赛做手工花灯。”愿景园小区葛玉枝老人开心地说道。
202所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马珂介绍,我们这里有针对老年人开设的书法、文学、理疗等各种课程及现代化养老设施,很多老人通过加入会员、“时间银行”积分流转等形式,以服务换服务产生良性互动,提升老人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
渭城区作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新模式,利用云、数、网、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老人信息台账,摸索出一条助餐服务便捷化、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端口精准化、长者社区活力化、幸福服务站“四化一站”的智慧养老新路子。
704社区居民邹喜民已经80多岁,儿子双目失明,孙子脑瘫、失聪等双重残疾,家庭十分困难。秦都区渭滨街道704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赵亚莉得知情况后,积极联系街办帮助老人办理低保、申请大病救助等生活保障,定期带领志愿者帮助他收拾屋子、打扫卫生、送去生活必需品,让邹喜民时刻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怀。
聚焦民生需求,“点对点”制定清单。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民政、人社、财政、教育部门联合印发了《咸阳市促进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依托咸阳职院和陕西能源学院两个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
构建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以咸阳市养老服务协会为依托,培育扶持咸阳“不老帮”“喜滋滋”“红螺仁爱之家”等本土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开展中央厨房和社区食堂建设,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等服务。
全市76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52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建立签约合作关系,10家医养结合机构均已纳入全国医养结合监测系统。同时,大力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防范非法集资政策宣传、普法学习和风险提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回应教育关切 托起困境儿童“保护伞”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知民情民声,解民忧纾民困。
9月初,咸阳铁小学生自导自演的《丰碑》红色课本剧正在精彩上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咸阳铁小开设了党员故事我来讲、党史少年说、党的歌曲我来唱等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
“今年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通过孩子兴趣特长进行素质拓展教育,也方便了上班族家长无暇接送孩子的苦恼。”咸阳铁小党委书记、校长王智敏说道。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双减政策”,成为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热点。咸阳市把提升“小”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学生和家长需求”为中心,围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发展兴趣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的“课后服务套餐”,着力解决学生接送难、托管难、辅导难等痛点、堵点问题。
据悉,全市现有中小学908所,开展课后服务学校605所;在校生50.73万,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37.05万;城区以上学校覆盖率100%,参与率达到80.89%。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拿出硬招、实招,解决“一老一小”健康难题,为困境儿童送去温暖。
这几天,永寿县马坊镇东张村童伴妈妈鲁兆云带着留守儿童王欣妍学习、做手工、玩游戏。“我们要肩负起家长的责任,让孩子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德智体全面发展。”鲁兆云说道。
像鲁兆云这样的童伴妈妈,永寿县还有5位,她们为该县建档留守儿童364名、贫困家庭儿童120名孩子送去温暖和关爱。
在咸阳华侨儿童智能培训中心,自闭症患儿淘淘(化名)经过两年的训练进步很大,在公共场合情绪管控做得很好。
据市残联副理事长相彦刚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咸阳市已投入500万元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同时,针对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开展关爱困难家庭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11.5万元。
目前,全市建成儿童福利院5个,建成儿童之家100个,配备镇办儿童督导员142名、村(居)儿童主任2067名。
上半年,市民政系统为全市447名孤儿和41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547.32万元。
办利民之事,解民生之忧。咸阳市将为群众办实事融入各项工作中,“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越织越密,尊老爱幼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聚全市之力稳稳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 (B)⑦
新闻推荐
乾县黉学门中学袁立红当下,学生英语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低。而课堂发言正是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训练场...
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