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万溶江

合肥晚报 2020-12-25 00:50 大字

大姨是一名中学教师,写得一手好字,歌也唱得好。常常,她一面搓洗着衣服,一面轻声哼唱着:“万溶江,愁波荡漾,四围山色,绿杨芳草,无限凄凉,每天!每天!飘零的女儿来洗衣裳……”歌声婉转舒缓,带着淡淡的忧伤,拨动我幼小的心弦。

我问大姨:“万溶江在什么地方?”

大姨答:“在前线”。

我小脑袋瓜里想象着那个有山有水的“前线”。“那时候苦唻”!从大姨的叙述中,我知道抗战初期,大姨就读的庐阳正谊中学西迁至湘西深山里的“前线”,艰苦办学,传承文脉薪火……

大姨深情地忆起,那座虽然破旧但不失威严的文庙大殿(校舍),院内两棵参天的桂花树,那青石铺就的巷道,两旁低矮古朴的民居,再往前便是那碧波荡漾的万溶江。每天,在江边浣衣洗漱。噢,还有江边老屋里慈祥的老婆婆,常常借给她们棒槌使用,有时还飨以甘甜的米糕——大姨她们那时生活异常艰苦,伙食仅能果腹,一件灰布棉衣补补连连穿了三四年,洗衣无皂则用当地一种油茶枯饼泡水而代之……

我喜欢听大姨讲过去的事情,暗想长大后陪大姨重返湘西“前线”访旧,见一见那条万溶江。可大姨随大姨夫调到遥远的北方城市工作,我们很少见面了。

今年秋天,去湘西旅游,参观吉首市的乾州文庙。听讲解员说,这里抗战时期曾经是国立八中女子初中部的校址。记忆的电源瞬间被接通:国立八中,女初部,听大姨说起过!“前线”在哪里?一经打听,方才恍然大悟,此地过去叫乾城县,亦称乾县。原来是谐音啊!

于是,便以十倍的关注打量眼前的一切,大成殿、泮池、状元桥,作为文庙标配依然存在。特别是,那两棵“参天的桂花树”依然苍翠挺立,吐露着芬芳。当年念书的教室、居住的寝室在哪?

导游回答了我的追问,在大成门过道的东西两侧,分别是教室和宿舍,而它们北边的一大片空地则是操场。当年文庙上空,回荡着琅琅的书声,洪亮的抗日歌声……

那时候,师生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种菜、养猪补充供应不足。上晚自习,四个人围着一盏冒黑烟的桐油灯,温书做作业。那时的学生真刻苦,就连上山躲防空警报,也不忘在地上用树枝画几何图形……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们,后来经过不断的深造努力,大都成为教师、工程师、文化工作者等。

出了文庙,步行在幽深的巷中,两旁的仿古建筑将人的记忆拉远。向东步行半里许,即到了那条梦中的万溶江。面临清波涟涟,静静流淌的江水,耳畔又响起了那首《万溶江》(此歌系皖籍音乐家、国立八中的老师所创)“万溶江,思故乡……总有一天春暖花香,别了万溶江”。这首歌中,不仅有远方儿女对故乡的思念,更有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我躬身掬起一捧江水,高高地举过头顶,替大姨、替当年的莘莘学子,致以崇高的膜拜。

□李夏

新闻推荐

罗军到乾县 调研包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工作

本报讯(记者陈飞)12月9日,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军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乾县调研旅游安全生产、乾陵5A级景区创建工作、包抓...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