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笔端的,美学追求——唐永平书法艺术赏析

2018-04-04 14:59 大字

摘要:

伴随着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奖结果在浙江绍兴公布,唐永平,这位出生于乾县的青年书法家又一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入展,这对咸阳书法界来说是一件幸事。此前,他曾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入展。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书法专业奖项,是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

2009年,唐永平参加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参赛作品数量达到5900多件,为历届之最,面对全国高水平的参赛作品,他靠着睿智和气度,选用行草书,以墨法淋漓尽致之美,古朴自然之神气,获得艺术奖提名奖。2012年,唐永平的草书作品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入展,同年获得全国行草书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近日,我再一次走进唐永平工作室,探究这位青年书法家作品的魅力……

在法古创新中

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唐永平工作室,我感悟到了其书法艺术的精湛。他善用线性的变化,横纵交错,点线成面,将字形变化与意态多元化结合起来,酣畅不失法度,行云流水地表现出来。我既感佩其古典法度的精严,又体味其现代情怀的意趣。

唐永平书法作品的优点是“正"。正得有骨有肉,正得有力度。书法是寻“正"之路,找己之幽,灼照精神,蕴虚于实。说“正"容易,做“正"很难,弄出点个性,找一些旁门左道来显示特色很容易,但要在书法的正途上立根下势,弄出自己的风景出来,太难!好在唐永平除了自己书风的正之外,更多的是在刚正的书风中生发出了自己的精神,大开大合有正骨,回旋荡漾运真功。能从一条正路上打拼出来的书法家,其蕴藏着后发优势和潜力。

长时间悉心临摹与付诸创作,不仅使他的学识、审美情趣及思想境界逐步得到提升,书法作品也一步步成熟。

直到现在,他在创作每一幅书法作品时,仍然精益求精,从不让有一点点瑕疵的作品出手。在备战第五届兰亭奖创作中,唐永平从2014年6月份起,每天准备一刀八尺宣纸,一个人在工作室里,用笔墨和宣纸长时间反复对话。他每写毕一张,都要找出其中的不足,以备下一张进行改进和完善,一连写了数张,反复对比分析,最终才确定了一幅参赛作品。

在潇洒飘逸中

透出力量和质感

唐永平的草书作品以势见长,这种势不仅有一种潇洒飘逸的美感,而且有一种力透纸背的力量,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唐永平的身上有一种潜能,一种感觉,最主要的是他能够用笔写出自己激情的一面,也能写出很理性的一面。功底、性情、感觉和挥毫之间放逸的精神,构成了书法的整体风貌,能张能弛,能逸能动,能收能放,能变能守,这是多年书法修炼的正果。

当今的行草,大家看的不完全是功夫,而是在厚实传统基础上的出彩、变通、气势,书家对传统的化解与重铸的能力。他的行草,笔情墨趣都很丰富,从二王、米芾、王铎过来,但又能相融很多,偶尔的隶意简札又能为整个作品带来一种和谐与生动。他的书写连续随笔锋翻转,运笔速度的快慢产生了浓淡干湿的无穷变化,笔法与墨法相生相发,给人一种“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美感。

唐永平将他的才情与传统结合得很好,狂放而又适度的抒情,细腻而充满质感的线条,浓淡干湿的行气,布局的张力与和谐,体现了他对传统技法的熟谙程度。唐永平正是结合创作实践法,在草书创作中笔法取张瑞图的翻折和大王的绞转,结体横势取张法,纵势取苏黄,墨法极尽变化,间用涨墨。整幅气息取明清高堂大轴的淋漓畅快、变化多端,点画精细处小字放大,使全篇不乏魏晋风韵,张旭大气之美。

在荡气回肠中

洋溢自然之美

唐永平的作品,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感不仅仅限于视觉的愉悦和享受,而且沁人心脾。

书法过去不认为是艺术,是美术的附类,而当我们把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时,和所有艺术的同一性就是感觉。感觉是很复杂的,但也是有其共性,在传统的背景中写出独立的感觉,这是当下书法与我们精神联系的一个主轴。唐永平的感觉实在是很好,是质感的,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力与很好的爆发力结合在一体的。

他的优势是能把对传统的学习生发出自己的感觉出来。把传统的学习、继承生发成自己的东西,这在某种程度是一种天赋,也是对传统的深入所带来的必然的结果。传统的链条就是后人在对前人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创新技理统一,依理而行,走正确书法道路。

唐永平经常在技术层面思考的同时,学会对“美"反思。他讲,在看似写得精到的技术下面,其实隐藏着一种困惑,只有帖碑融合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有时坐下来慢慢地欣赏他的书法集,让人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书法如同散文诗一般美。感情炽热地倾诉着优美世界——在没有生命的宣纸上诞生灵气和活力。细看每一幅作品让人回味荡漾,情愫意发。达到意气相聚、神不外散;气脉贯通,揖让相映的艺术境界。时而以笔势的延锋承上引下,时而以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他的行草诠释了水墨的张力,通过水墨的滋润,让欣赏者的思绪随古老幽雅的旋律,不断地撞击着人们对草书艺术的崇拜和沉思,窥探其灵动不羁的思想,旷达洒脱的襟怀,从容淡定的人生观,能够感悟一份透彻的自然之美,一种率性的淡然情怀,一份超乎世外的书卷之气。

唐永平草书为何有如此顺畅之美?我以为和唐永平把握草书的娴熟功夫是分不开的。因此,起笔就如珠走盘,自由自在而不逸出。在用墨上也多有变化,干燥浓淡交错其中,调节巧妙,此躁彼润,起伏交替,生动之趣流过全篇,令人觉得如风骤起,吹动一池秋水,波光潋滟。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唐永平的目标更高。他说,还须持之以恒做人、做学问,以钻研书法理论为主,同时涉猎古典诗词、美学论著等,要多读书,强化传统文化修养,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之中认可自我,融合古今审美风格,为推动中国传统艺术书法传播和发展,提升全民素质作出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王登

新闻推荐

乾县举办《新时代与媒体沟通艺术》专题辅导

近日,乾县举办2018年第一期乾州大讲堂,邀请陕西省网信办舆情信息员、《视点陕西》网站创始人刘雷刚作专题辅导,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共400余人聆听了专题宣讲。刘雷刚以《新时代与媒体沟通艺术》为题,...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