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来乐 乐在老 ——鲐背老人胡希仲的健康生活

咸阳日报 2016-10-11 00:00 大字

图为胡希仲在阳台读书

本报记者 吴萍

有些耳背,思维清晰、口齿伶俐、步履稳健,90岁高龄的胡希仲老人恬淡而优雅,丰富而多彩。

已经退休33年,胡希仲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和孤独感,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乐子,这位鲐背老人更多的是安度晚年和快乐生活。

用学习排遣退休后的落寞

胡希仲在解放初期参加工作,忙忙碌碌里一直有学习的习惯。但他笑谈到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退了休更是自己抓紧学习的好时机。

“1984年退休,刚开始闲在家里不适应,一时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那段时期挺难熬。后来有人建议我去乡村收集民间故事,我就去了。”爱学习的胡希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丰富退休生活。

采纳别人的建议后,胡希仲起初在乾县走遍了10个乡镇、48个村收集民间故事,已经整理出100多篇。“在整理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我感到文学的魅力,各种文学语言之间的差距。”胡希仲说,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1987年他自费上了西北大学新闻函授学院。

除了收集民间故事,3年时间里,他写了1万多字的学习笔记,一边看书学习一边练习写作,虽说忙得不亦乐乎,但他沉浸在内心充实的快乐体验中。

“喜欢写作,热爱写作,后来也有了些成绩。”拿出自己整理的剪报,胡希仲如数家珍。陕西日报社等多家新闻媒体还聘他为特邀通讯员、特约撰稿人、记者等。

2000年12月,他将自己多年来创作的散文、人物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23万多字的作品《夕阳余辉》出版。

“低看自己是聪明,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胡希仲坦言,生平没有啥别的爱好,退休后为解决孤独感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常给报社杂志投稿,出版书也是为给孩子们留下一份精神遗赠。

粗茶淡饭是保健秘诀

阳台置了一个小桌,上面堆放着几本书,这就是胡希仲每天看书写作的地方。胡希仲眼睛不花,一副放大镜为看书提供了方便。

四个儿女不跟老两口居住,所以请了家政人员照顾老人起居饮食,对此,老人们很理解,“儿孙们也都工作了,有的在西安、有的在咸阳,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和家庭,只要健康平安就是福。”胡希仲的老伴儿也81岁高龄,两位老人对生活没有别的要求,一天三顿粗茶淡饭,悠闲自得。

“豆浆油条、菜疙瘩,中午面条,晚上是稀饭,可以偶尔吃一点肉,就这些搭配,总之每顿要少吃,还要吃得清淡。”胡希仲说,自己也没有什么养生秘诀,好些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从报纸杂志上得知的。

胡希仲平时写一些讨论养生的心得投稿,与大家一起分享,曾发表过《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等保健养生的文章。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以前就有个说法叫‘早搓脸,晚磨脚\’。我每晚都坚持洗脚后用拳头磨脚心,把脚心搓热,每个脚趾也按摩。平时闲坐着就拍拍腿,加速血液循环。”胡希仲总结自己的“健康经”,不仅如此,他还帮助股骨头坏死多年的老伴儿按摩,这样坚持下来,两位老人都觉得身体好多了。

心态是健康的制胜法宝

“凡事莫要生气,莫生气,要消气,气出病来无人替!预知百病生于气,生活琐事闲消气,事不顺心消怨气,心有烦事消闷气,受到委屈消泄气,困顿潦倒消蛮气,声誉受损消怒气……"这是胡老自己写下的《消气歌》,类似的还有《心理健康歌》等等,他都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用写作来消遣。

在他看来,保持良好的心态,万事看开,是最基本的养神原则,人活的是气,正气、大气、有心气,不斗气、不生气、不憋气,气顺了,心就好了,那么疾病就不会找上门来了。

“有一次看到几位老人打牌在清账的时候,为五毛一块的小事发生争执,我赶紧劝和,‘大不了我给你们清账,吵架做什么,多没意思\’。”说罢,胡老笑笑,平时要看淡钱财,人到老年,健康快乐才重要。 (G)(2)

新闻推荐

43支代表队激烈角逐 规范汉字书写决赛场上大PK

本报讯(记者宋超)11月5日—7日,由市教育局主办,市教育电视台协办的咸阳市第三届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市级决赛落下帷幕,全市13个县市区选送43支代表队参加市级决赛。现场,选手们个个全神贯注,认真书写...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