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扶贫:点亮百姓心中的“灯”
陕西地电工人正在给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通讯员 邱斌?本报记者 吴莎莎 摄
本报记者 吴莎莎 通讯员 邱斌 张强
乾县漠西大桥社区,属于西北旱腰带地区,这里地多人少,人口分散。刘家疙瘩就是其中一个自然村,全村20户80口人,是全县最贫困的村之一。
长期以来,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仅有一台小型配变压器,多数居民家庭常年低电压运行。村民们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过去照明电压才160伏,经常连电棒都启动不了,更别说家用电器了。”日前,陕西地方电力集团乾县供电分公司经理寇公安说,由于村民住得偏远分散,无形中增大了架设电线杆、变压器的成本,增加了电力基础设施改造的难度。
“以前是单向供电,由于电压低,电视都看不成,画面只有一个窄绺绺。家里装个100瓦灯泡,只能看到灯泡里一根红丝丝,根本就不亮……”村民王改明说,10多年来,家里一直想盖新房,但需要买发电机,否则连搅拌机都带不起来。更别提冰箱洗衣机了,买了也是聋子耳朵——样子货。
为了搞好电力扶贫,让居住在偏远的村民也能用上电,2014年开始,地电集团乾县分公司多方筹措资金65万元,对漠西大桥社区的配电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目前,已完成社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新增10千伏线路1.175公里,0.4千伏线路3.3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3台,容量新增180千伏安。如今,村民们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电灯明亮了,家用电器能用了,生产设备也能派上用场了。
为了实现电力***,地电乾县供电分公司还投入18万元,为刘家疙瘩村新增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改造10千伏线路1.7公里,使电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村每月用电量较过去猛增了5倍多,由原来的600千瓦时增长到3000多千瓦时。
有了电力做保障,村民王改明家去年7月终于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6月初,记者在王改明的新家看到,5间房间加一个小院落,走廊的墙壁上贴着瓷砖,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厕所。厨房里,冰箱、电饭锅、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客厅里,大彩电格外惹人眼目。“就像做梦一样,这日子变化太大了。”王改明高兴地说,现在25瓦的灯就这么明亮,孩子看书学习再不伤眼睛了。王改明80多岁的老母亲在一旁直乐呵,“这么好的日子,我还想多活几年呐。”
据悉,像王改明一样,这两年村上不少农户都陆续盖起了新房,纷纷购买家用电器。电力扶贫,不仅点亮了群众心中的“灯”——燃起追求新生活的梦想,还有效地刺激了农村消费,使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生活质量大为提高,脱贫致富的心劲更加高涨。
过去群众想致富没有门路,只能靠地里的小麦玉米,电力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大桥村村民王战峰,一直守着几亩薄田,生活水平只能达到温饱。村上电力改造后,王战峰在种地之余,在村里开了一个小作坊,用大功率打糠机做饲料加工,同时还养了十几只羊。这两年他家收入实现了翻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目前,曾经一穷二白的刘家疙瘩村、大桥村,面貌巨变,群众不仅安居乐业,还纷纷脱贫奔上小康路。
记者从陕西地电了解到,围绕陕西省移民搬迁、扶贫攻坚等重点工程,陕西地电加大电力扶贫,“十二五”累计投资53.2亿元,在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大力实施电力设施建设与改造,切实解决边远贫困地区用电难问题。同时,积极开展“两联一包”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398.5万元,爱心捐款捐物542万元,帮助贫困群众修建基本农田、乡村公路、生活饮水工程及产业发展等,提升了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张林)5月14日晚9时许,乾县卫生局副局长马某驾驶小轿车,在城区312国道晨光中学附近与一辆电动车相撞,事故致电动车上两名中学生一死一伤。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事发后,经交警部门...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