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下我们的第一书记胡彭炜” ——一封46名村民代表联名信的背后
本报记者 张丹
6月27日,一封乾县阳峪镇太平村46名村代表的联名信送到咸阳市委。信中极力挽留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胡彭炜,“万分恳求组织把胡彭炜留在我村,一则他了解村情,二则他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两年来,我们看得真、记在心,村里需要这样的好干部,我们需要这样的好书记!”
话说2014年6月,时任咸阳市委办副调研员的胡彭炜,在咸阳市开展的“双包双实现”活动中被选派到乾县阳峪镇太平村。他住在农民家,干在农田里,熟悉农家情,围绕村里班子建设、党建文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活动等方面,为太平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出力流汗。
村民杜毅说,胡书记刚到村上没有住宿办公的地方,就在村民家支张木板睡,一个茶几当办公桌,吃饭从不打扰村民,常常走访完就在村头买碗饸饹填肚子。“这才是扎根、扎身、扎心的基层干部!”村民们由衷赞叹。
太平村底子薄,连个像样的村委会都没有。村委会阵地建设无资金、无场所、无活动。平时有个事,大家随便找个地商量一下就算完事。胡彭炜第一次看到这情景皱起了眉头,“村委会就是大家的心窝窝,村里事,村民事都在这里办,必须给解决!”胡彭炜第二天就积极协调组织、扶贫、民政等部门,筹资27万元完成270平方米村的“两委会”基层阵地建设,筹资17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文化、健身活动广场。
吃水一直是太平村村民心里的疙瘩,要么窖蓄雨水,要么到十几里地拉水,村民们因取水叫苦不迭。胡彭炜当了“村官”,这事自然在他的筹划之列。他跑到县上、市上寻求项目支持,向有关部门陈述太平村的实际情况,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真把村上的事当成你家的了?”有人这样劝他。“百姓吃水都解决不了,我这村官白干了。”在他的努力下,去年9月,“几辈子人的吃水问题,胡书记来真的解决了!”
“农村的发展不怕没筋骨,就怕没心骨,需要敢干事、肯干事、干大事的协调组织者,我想给太平村带来变化。”风风雨雨里,一朝一夕下,让胡彭炜对这片土地有了特殊的感情,2015年,他又向组织主动要求再当一年的第一书记!
“打好底子,建好台子,有了票子,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胡彭炜最大的心愿。
太平村人日子过得恓惶,“先搞好基础设施,再发展产业!”胡彭炜对太平村有他的一揽子计划。
他协调资金18万元为全村建成高位水池1个,铺设自来水管道1800米。依靠县里为村子投资的21万元安装路灯42盏,修道路两侧花坛和减速带,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不便和车速过快不安全问题。
在产业发展上,他对贫困户再进行筛选分类,对于搞种植业的,帮助联系优良种子、果树苗子,联系农技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年龄较大的贫困户,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县扶贫办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搞家庭养殖;对于有农用机械的村民,鼓励村民成立行业协会,增加收入。如今,在胡彭炜的协调帮助下,村里建成了178亩连片双矮苹果种植区和果园滴灌系统。
他还帮助符合政策条件的13户贫困户申报低保,帮助11户贫困户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于9户房屋破旧的村民,宣传讲解移民搬迁、建房补贴等政策,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去年,胡书记帮我拆除危房时,壁虎顺腿爬,被虱子咬的满身包。”村民张军军清楚记得这事。
撂下架子,扑下身子,挑起担子,找准路子,扶到根子。胡彭炜以他的作风阐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基层的作为。
在得知胡彭炜第一书记任职即将结束的消息后,太平村的老老少少都舍不得,于是他们推举46名村民代表,共同摁上手印写了一封联名信,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感人至深的一幕。
采访札记
干得好不好,群众自有数。一名在基层服务的普通干部能获得如此的“礼遇”,不仅仅是他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帮助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群众得到了实惠,自然就会感激他,挽留他,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偷偷摸摸损公肥私群众心知肚明,而切切实实为大家谋利求福,群众更是牵挂在心,爱戴一世。
基层事务多,任务繁、民情杂。安心干事、用心谋事、细心做事、诚心办事是服务群众的根本,只要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不求碌碌无为,但求无愧于心,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无愧于组织的安排、群众的期望、党员的公心。
群众是检验干部的标准。胡彭炜作为一名自告奋勇派到基层的第一书记,用脚步丈量群众疾苦,用能力解决存在困难,用诚心谋划产业发展,把一方群众的诉求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真情实感付诸基层,所作所为留给群众,很好地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形象。
新闻推荐
>>雾天影响春运恶劣天气导致飞机延误、高速封闭、火车晚点,提醒归心似箭的您注意出行安全>>何时天气转好今起降雪将在全省铺开,预计24日陕西省才能重见蓝天>>这事您得知道22日...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