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课改十五年教育是喜还是忧?蒋少华

咸阳日报 2015-01-28 22:53 大字

新课改于1999年正式启动,至今已过去15年了。课改15年来,达到当初的预期效果了吗?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在此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

课改15年来,中国教育可谓喜忧参半。让人可喜的是,首先教育投入加大了。课改前,中国每年的教育投入只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约百分之二,远低于联合国建议的百分之六,而现在已提高到约百分之四。其次是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现在,即便是贫穷地区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和校容校貌也大为改观。再者就是教师学历普遍得到提高。20年前,即便是城镇学校,许多教师都达不到低标准的学历要求。而现在,即便是农村学校,学历也完全达标,且小学教师多为专科学历,初中教师不少是本科学历;在城市学校,不仅学历完全达标,而且小学教师中有本科生,中学教师中有硕士生。随着教师学历的迅速提高,教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功底扎实,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技术时髦。

然而课改15年来,教育面貌并非焕然一新,不仅远远没有达到之前的良好预期,而且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新问题:

现在,义务教育已经普及,高中大学逐年扩招,读书升学更加容易,升学压力大大缓解,按理说,应试教育将逐渐弱化。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应试教育更加疯狂。据央视等权威媒体报道的“军事化备考”、“高考工厂”等制造“高考神话”的做法足以说明问题。应试教育使教学更加功利化,“悠悠万事,高考为大”,教育目的直奔高考。中小学生每天不到7点就开始早读,晚上要学到8点,一天十四五节课,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加班补课,家常便饭,没有寒暑假,没有双休日;不仅期末搞统考,还将月考变周考!学生书本堆放如山,学生视力每况愈下。而且,这些现象不只是欠发达地区独有,发达地区亦然。20年前,课表没这么满,补课没这么多,考试没这么多,试卷没这么多,书包也没这么重,近视没这么多。学校里充满欢声笑语;教师绝对相信“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学生有时间看有益于学习的课外书、看影视剧,老师有时间组织学生春游等,而现在这些早已成了昨日黄花,只可奢望而难以企及。20年前,老师普遍有效率意识,不提倡加班加点,不鼓励题海战术。而现在,不问投入,只看产出,加班加点成常态,题海战术是绝招,考试更加频繁化、常态化,考试制度更为健全,考试管理更为完善,因而考试成绩理所当然地成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多元”评价的设想也就落空,以至于只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绩效工资要与考试成绩挂钩,故教师也不敢掉以轻心,只好为提高成绩搞题海战术,导致师生负担沉重,难以承受,苦不堪言。

教育课改15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教育在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有些方面甚至还十分糟糕,这值得我们领导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

(作者单位:乾县长义中学)(E)③

新闻推荐

乾县强化整治保食品安全

本报讯(苏增兵王伟)春节即将来临,乾县采取措施,全力加强节日期间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整治,努力保障城乡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县以米、面、油、肉及肉制品、酒类、饮料、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等节...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