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智语点破迷惑 批评应讲艺术

咸阳日报 2014-01-15 01:39 大字

乾县杨汉中学 杨亚飞

《咸阳日报·教育周刊》的“冷眼热泪”作为陕西新闻名栏目,我每期必读。该栏目去年11月20日刊登了王永杰老师《让孩子有内疚和自省的机会》一文,读后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真要好好感谢王老师!

自从有了孩子,我身兼了教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和历史事实告诉我,娇惯溺爱的孩子难成才。为了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出色优秀的人,我始终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我不会给他买零食,他跌倒了我不去扶,他的错误会招来我的严厉斥责甚至耳光。我这样做,还有一个自私虚荣的愿望:教师的孩子就是强。

在我的严格约束下,他一天天长大,上小学,读初中,却并没有我期待的那样品学兼优。他很少与我主动对话,我们之间可以说很不和谐。上高中后,他的逆反心理与日俱增,对我的管束抵触顶撞,有时候竟然我行我素,软硬不吃,搞得我郁闷无奈。读完王老师的文章,我才意识到教育孩子用力过猛,一则对他提出过高要求而难以达到,二则对他的“小辫子”揪住不放,没有给他足够内疚和自省的机会,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结果事与愿违,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古人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而我却做得相反,真是糊涂。

其实在工作中我并非如此。我也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管理学生时宽严相济,对学生遵规守纪、认真作业、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等优点赞赏表扬,注重正面引导。对待犯错的学生对事不对人,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然而对自己的孩子怎么就缺乏耐心,而以一种残酷的方式表达对他的爱呢?他做得对、干得好我认为理应如此,做得不好不对就施加“软暴力”,常常无视孩子的感受,我这个父亲不称职啊!

王老师也曾提鞭执教,是我的前辈。如今年过知命,人生阅历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虽不在教坛却对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见解独到,鞭辟入里,笔力雄健,堪称大家。每每读他的文章,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必有所得。近些年他发起、组织的关于素质教育、学生管理、师德师风等等话题的大讨论在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无疑对广大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提升作用。对我来说,苦于自己和孩子难以有效沟通而矛盾重重,而今王老师的这篇文章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直击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弱点,也为我端正态度、理性教育指明了方向。再次感谢王老师!(E)①

新闻推荐

修理工老王

乾县灵源初中九(1)班王虹在我的记忆里,有聪明的人,有倔强的人,也有勇敢的人……然而令我最难忘的却是朴实憨厚的修理工——老王。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冻得人瑟瑟发抖,外面冰天雪地,我们一家人...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