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乾州古今话沧桑

咸阳日报 2013-11-22 02:03 大字

寇公安

古之乾州闻名于世,那是因为梁山之上长眠着一对皇帝夫妇,尤其是千古一霸的女帝,百世一绝的女皇——武则天陵寝安置于此,其风头与气势远盖过关中道的几十座皇陵;今之乾县闻名于陕西,是因为这座“龟城”里居住着据说是守陵人的后代——集忠诚、勇敢、勤劳、聪慧为一体的原著居民,正在演绎着现代文明的经典,可谓地灵人杰。

我知道乾县这个地名,是在很小的时候。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需要用布票才能买布的岁月,因而就有了乾县的大妈们背着自家仿制的棉线粗布四处兜售的记忆。虽然我们那里也有家庭织布作坊,但那只是供自家穿戴及铺盖用的,最多不过是馈赠亲友一点而已,是从不外销的产品,也没有赚钱的那个概念。看着乾县大妈们大包小包地背着,一路走,一路吆喝,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吃、怎么喝、怎么住的。要知道,乾县离我们那里可是上百公里的路程,在那个年代里,农村根本没有公交车,没有食堂,没有旅馆啊!我当时还有点同情她们,她们好像一群要饭的“叫花子”,虽然风尘仆仆,但人的外貌看起来却很是精神。现在回想起来,我却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乾县人民的勤劳和开拓精神,应该说,这些做法颇具南方人的经商意识。后来的“三眼桥”市场,曾被誉为西北最大的布匹批发市场,也可能是“大妈包袱”们走村串户背出来的。这一点推论,或是我的联想,不足为凭,权作谈资罢了。

我最早认识乾县,了解乾县,是缘于我的同学、同事。电力系统的乾县籍员工很多,领导干部尤为众多。我与乾县似乎也很有缘,要好的同学,亲密的同事,赏识我的领导等,在与他们相处之中,我总觉得乾县的人很是亲善和蔼。乾县人的睿智、敬业、仗义与侠骨,是一种精神;乾县人的能言善辩,能说会道,谈笑风生,是一种气场;乾县人的世事洞明,处事练达,为人豁达,是一种生活态度……“精气神”兼而有之,我从来都是高山仰止的!想不到,在我知天命之年,我也成了一个乾县“客家人”。

乾县人的精细也是出了名的。“乾县四宝”是陕西的名牌小吃。陕菜无名,但陕西的小吃却是非常有名的,其中包括了很有地方特色的“豆腐脑、馇酥、锅盔、一口香”。前几年,由于上下班要经过此地,所以经常来乾县品尝小吃,最爱的就是那些街道小摊饮食。在咸阳地区,乾县的饮食服务和品种质量最是有名,是与三原齐名的两大饮食文化基地。左邻右县,但凡有隆重宴请,一定是选择了乾县的酒店饭堂。其实,乾县的饮食未必就一定是国宴标准,满汉全席,食客们要吃的就是那个味,店家卖的也就是那个正宗。酸菜鱼老店、虢家包子、乾州全席、大北沟烧烤等等,还有那临平的“夜卖”水盆羊肉,若是外叫一壶老酒,吃起来自是大汗淋漓,酣畅至极,能不火爆?乾县的饮食门店,在陕西各地的招牌到底有多少呢?任谁也是说不清的。

乾县人是时代的弄潮儿。在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风起云涌,纺织行业名声鹊起。最有名的是,全县建筑企业在陕西是出了名的龙头老大,在进军全国,走出国门的道路上正在阔步迈进。据说,乾县老县城有七十二个半巷,如果把每条街巷以融资的形式交给当地建筑老板治理,甚至可以冠以企业家的名谓而划区建设的话,那一定会产生新时期的“小唐王宫”,也一定会改变以往老旧的面貌,更可能提升县城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城市品位的。想想看,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美丽“乾坤”景象呢?!

乾县的社会和谐是知名的。这片热土上,从古至今,都产生了众多的官长,学士,而且知名人士颇多;在这片古老与现代文明冲撞最为激烈的关中大县,便衍生出了许多土豪与乡绅,继而诞生出了无与伦比的新时代企业家;但尤为可贵的是,东环南街的“人市”上,每天都聚集着一大群忙碌的民工,为的就是每天百余元的劳动所得。要知道,北部山区的农民甚至都不愿意去做的活计,而他们却要争先恐后,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态度。无论是经商的大老板,不管是起早贪黑的小商贩,莫问是在外工作的哪一级执政官员,他们每个人都在兢兢业业地干事,和和气气地生活,很少见到他们相互仇视,扎堆谩骂,牢骚满腹的“闲人”。乾县人的乡土观念很浓,出外抱团意识很强,这也是一种最朴素的乡党感情。

大唐盛世是历史,中华昌盛看今朝。(B)(11)

新闻推荐

上接版高位统筹促进了多部门齐抓共管工作的协调互动月

(上接B1版)高位统筹,促进了多部门齐抓共管工作的协调互动5月份,乾县协调公安、工商、人社、住建、卫生、计生等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进行了全方位、拉网式的清理清查,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清查...

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乾州古今话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