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工仔晋升老板 付出青春换未来

咸阳日报 2013-01-15 23:43 大字

拥有了自己的小饭馆,刘涛每天忙碌并快乐着

本报记者 贾一丁

刘涛是一位85后,2012年里,他由一名打工仔变成了小饭馆老板。“只有坚定自己的目标,才能义无反顾去奋斗。”他常说,他是在用青春换未来。

为了生存 他一年没买过衣服

刘涛是乾县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到处打工。2011年他找到一份没有底薪的销售职位。“淡季每月就收入1000多元,旺季最多能赚到3000多元。”刘涛说,他和同事在单位附近租了一间单元房,每人每月要500元,吃饭每天花费30元左右,加上交通费、电话费、网费等种类繁多的支出,每月需要1800元左右,往往入不敷出,不仅一年没置办过新衣服,而且还时不时向家里要钱。

痛定思痛 他决定孤注一掷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12年5月,他生了一场大病,回到家里治病一月有余,让他得以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这种生活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拿什么去买房?拿什么孝敬老人?”躺在病床上,刘涛不停地问自己。突然,他冒出一个念头——不如去做生意。这种念头就像病毒一样在他脑海中蔓延,他每天都在想,做什么生意?从哪里取得启动资金?

刘涛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在家人的准许和帮助下,他搭上自己的全部积蓄,并四处举债凑够20万元。有了启动资金,距离他梦寐以求的饭店只有一步之遥。但他知道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冒进,哪怕一点点失误,都会让他和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当上老板 他用青春换未来

2012年7月15日,经过精心选址、装修,招聘了2名厨师、1名服务员,刘涛的饭店开张了。“前两个月大概赔了5000多元,那时候真的很沮丧。”刘涛说,虽然预料到了刚开始会赔钱,可是真正经历了才知道有多可怕。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去“偷师”,他去了一些生意火爆的饭馆、商铺,尝尝、转转。而后改善了饭菜的口味,在店里架设了年轻人喜欢的WIFI热点,并增加了一些促销活动。

从10月份开始,店里的生意渐渐有所好转,到年底每月收入能达到5000元至6000元,这让刘涛揪着的心有所平复。“饭馆开业的这半年来,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木偶,停不下来。每天8时起床,外出采购原材料,之后还要帮后厨洗菜、切菜、打扫卫生,有时候到中午饭口过去了,才能吃上今天的第一口饭。”刘涛说,没干过餐饮的人绝对想象不来这份辛苦,他这是在用青春换未来。

新年期望 生意能蒸蒸日上

今年26岁的刘涛,也经常被父母“逼”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涛说,他希望生意能够蒸蒸日上,把欠账还清,并在今年赚到买房的首付,和女友结婚,让父母早日放心。(B)(14)

新闻推荐

老科协组织在全市全覆盖

本报讯(武钢柱马文杰)近日,随着乾县老科协的成立,全市老科协组织全部成立。市老科协在省、市相关部门重视和支持下,先后两次发文要求在全市建立老科协组织,经过各方协调,截至今年元月份,全市13个县市区全...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