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评论撕下“伪慈善”的画皮,让真慈善成长

华商报 2012-04-01 11:23 大字

“年年岁岁骗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连日来,在本报持续追踪报道下,中华儒商总会被疑诈捐真相,正逐渐呈浮于公众视野当中。

根据本报调查,这个号称联合全球儒商一起“捐资助学,捐资助教”的中华儒商总会仅对陕西乾县一中,称捐3900万实际到账只有10万元。众所周知的是,不论是针对个人还是企业,抑或是商会,从事慈善,不诈捐就如同医生不收红包、作家不剽窃、记者不造假一样,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而在汶川地震之后,随着各种“诈捐门”不断上演,公众就对这种诈捐进行了零容忍。

但中华儒商总会存在的问题并非是诈捐那么简单。其运作的模式,几乎复制了卢俊卿名下“世华会”的运作模式,以收取高额会费、组织各种评选活动、利用名人政要搞合影经济、多位亲属任相关机构负责人的方式,大肆吸金。

很多企业家和知名企业也搞慈善活动,他们要么以项目制、要么以独立基金会的方式运作,但不论是采取哪种方式,这些慈善项目皆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与企业的经营业务无关,更是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架构之外。可当营利性企业披上了非营利组织的外衣,打着慈善旗号肆意敛财,便会极大地败坏慈善事业的声誉,同时也伤害了人们的善心。

不论是“世华会”,还是被质疑的中华儒商总会,存在的背景是畸形的会议经济及其附带的合影生意,在当下大行其道。倘若深究其中的原因会发现,在市场秩序仍在建构中的地方,因为权力几无对手的影响力和决定性,使得商业与权力的结盟成为企业家尽力追求的无奈目标。长此以往便衍生出很多“世华会”和“中华儒商总会”,借助慈善的名义,发起了权力商业之间掮客的暗财。在这里,慈善被当做了手段,被当做一种实现个人或小集体功利目的的工具。

于是,慈善在很多人眼里就成了一门生意经,背靠着慈善这棵大树实在是太容易赚钱了,并且这种交易相当隐蔽。可要明白的是,生意可以成为慈善,慈善却不能成为生意。因为当慈善事业被卷进利益的旋涡,终将无法自拔,而为利益处处摆布。利益的雪球越滚越大,终点只可能是利益,而非慈善。这与慈善惠及大众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有慈善公益业内人士将这种谋财意图归结为“以慈善项目为资本铺路,塑造企业形象,维护政府关系,从而获取商业便利”。因此,公众有理由追问,如何真正切断慈善资金向商业回流、慈善利益回馈商业利益的可能?

市场需要秩序,缺少法律规范和行政监管,肯定会乱套;慈善领域同样需要秩序,法律存在空白、行政监管落不到实处,肯定也会乱套。只有尽快建立有利于真正的公益组织正常建立、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管理格局,才能遏制“伪慈善组织”如野草般蔓延。

“伪慈善”所欺骗的不仅仅是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更是许许多多想要施善的人。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慈善事业终将走向极端。而中国慈善的希望,则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心无旁骛地投身慈善。而当前中国慈善所遭遇到的信任危机,恰恰是有着真假不分或者难分的因素。真的往往也会被当成假的,既然都是假的,还做它为何?所以,我们必须撕下那些“伪慈善”的画皮,进行去伪存真,为慈善肌体挤掉毒素,构建一个健康的环境和空间,让真慈善生长起来。 

新闻推荐

乾县一中这些都算男女生非正常交往对此校规 ,你怎么看

最严校规摘选男女同学在校园内交谈,应用口头语言,不用书信、QQ、手机等交谈男女同学商讨学习时必须在教室、走廊等灯光明亮的地方当交谈的地方没有其他人在场时,不能进行一对一交谈...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