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变了,老师的职责没有改变——也来谈老师的困惑
乾县杨汉中学 杨亚飞
读完杨蒙《我的困惑》一文(见《教育周刊》9月15日D版),心头五味杂陈,难以平静。杨蒙的困惑也是我和许多老师遇到的。仔细想想,随着教龄的增长,老师应该在教书育人方面越来越富有经验、游刃有余的,可是,我却力不从心了。问题出在哪里呢?
时代发展突飞猛进,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是社会意识、文化思潮的巨大变迁。笔者以为,当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学生缺乏吃苦精神。现在的初中、高中学生都是“90后”,小学生更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的生活、成长适逢中国社会变化最为深刻的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使他们注重物质满足于享受,成为“消费主义者”。学生之间在物质上相互攀比、鄙视劳动已成事实。
其二,家庭的娇惯溺爱。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倍受宠爱,来自长辈的过多的呵护使他们处事为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鲜明、自尊心强却又不怎么懂得尊重、谅解他人,往往“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与四五年前及更早的学生相比,这样的学生身上有“刺”,让老师在教育和管理时倍感苦恼。他们犯了错误,当面批评不行了——要背地里教育;严厉了也不行——会伤了自尊;体罚、讥讽更行不通——侵犯人权会违法!
其三,应试教育使学生人文精神淡漠。不可否认,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子女的学习教育也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但是中国人的人才观是以学历、文凭来衡量的,学校教的、学生学的都是“实用知识”,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最后考大学,尤其是考名牌、重点大学。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强调素质教育,然而在高考面前遭遇尴尬。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千千万万学生从小就面对升学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最主要的标准。一部分成绩高的学生受到重视,更多的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厌学。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被忽略,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品德修养教育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边缘化。
其四,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看重实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在物质上追求、攀比之风也出现在校园。庸俗、恶俗文化腐蚀着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心理情感不成熟的他们是非不分、善恶难辨。
正是由于前面几点,现在的许多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不是全盘接受,甚至常有抵触。当然,“长江后浪推前浪”,当代中学生也有许多父辈不及之处。他们聪明敏锐,活泼乐观,勇于追求,彰显自我。我认为,对于老师来说,要走出困惑,就必须与时俱进,既要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又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贴近吸引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学生变了,老师的职责没有改变。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不再困惑,获得工作的快乐。愿以此与各位老师共勉。(E)①
“什么是爱的教育”大讨论(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波海通讯员马岗)为优化县城环境,规范城区秩序,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步伐,乾县城市管理局日前采取强硬措施,对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进行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整治中,该...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