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重要 一次家长报告会的感悟
王永杰
编者按:
为什么现在问题孩子越来越多?一位亲子教育专家曾说,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因为父母是人生第一老师,许多父母,孩子第一老师的责任都没有尽好,却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在社会普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对家长进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本刊推出《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重要》以飨读者,也是献给”六一“儿童节的贺礼,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幸福快乐,身心健康!(E)③
5月12日下午,受邀给咸阳市秦都区方圆学校的一千多名家长做了一场“我们如何做家长”的报告。毫无疑问,这些家长当中,有机关工作人员、知识分子、工人、打工者,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也都有不同,甚至可能各自对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原本以为,报告会的秩序开始会好一点,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不太好。因为毕竟家长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就算是秩序混乱一点,也属正常,我准备的几个话题,会随着现场秩序的好坏而继续或者缩减。
然而,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报告,一千多人的会场,秩序居然非常之好,大家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现场没有人走动,没有人喧哗,没有人看手机、交头接耳的。坐在报告席上,我还发现很多后面的家长,伸长脖子仔细聆听,似乎唯恐错过了哪一句话。
也许是现场气氛的感染,我准备的几个话题,都讲完了,只是时间有点超。但是大家的认真,让彼此似乎都忘了时间。这大约是我的人生最大、也秩序最好的一堂课。
我讲的内容,并没有特别新鲜的东西,甚至都是一些老生常谈,比如我们现在怎样当父母?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我们如何规划孩子的未来?我们怎样理解教育?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家长等。
我们怎样当父母,鲁迅先生早在一百年前就提出这个话题。那个时候是封建家长遏制孩子的天性,所以,鲁迅在不少文章中比较了中外孩子的性格之后,觉得外国的孩子活泼,而中国的孩子则不死不活,他呼吁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他的《风筝》就写了一个哥哥对一个喜欢玩风筝的弟弟天性的伤害。但是,现在,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则完全反过来了,孩子不懂规矩,无法无天,孩子在家中都是小太阳,小霸王,所有的大人都要顺着他的性子来,都要让孩子满意,高兴。古人尚且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是让孩子在成长的途中,要经受一些挫折,磨难,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算;现在的父母,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教育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就是唤醒,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特长并发扬光大;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完成责任移交,让孩子承担属于他的责任,而不是只要学习好,家里的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干,自己的什么责任都可以不负。越来越多的啃老一族,越来越多的巨婴,就是父母在孩子该负责任的时候,并没有完成责任移交,父母替代孩子,所以,孩子养成了习惯,一有问题,就觉得有人会替代他。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是别人可以替代的,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父母就算是再爱孩子,也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父母替代得越多,孩子越不会成长。有朝一日,当你需要他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当你觉得他应该为他的行为负责的时候,他根本不会,而这个时候,父母却反过来指责埋怨孩子。其实孩子所以能到今天,责任就在父母,多少父母,以爱的名义,其实在伤害孩子。但是,他却毫不自觉。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所有动物都会,但是,教育孩子却是科学,人类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应该像动物学习,动物对于幼子,呵护有加,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把它赶出去,让他自己增加生存能力,历经风雨。但是,中国现在的父母,有几个是愿意让孩子吃苦受累经受锻炼的?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道理都懂,但是到了自己身上,就做不到了。
中国目前的教育,存在几个倒置,孩子本该玩的时候,却在拼命学习;孩子不创造价值,本该享用最基本的生活待遇的时候,父母却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孩子受委屈;有一个口号,叫“再苦不能苦孩子”,放在国家层面,作为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资来说,没有错,但是,放在一个家庭,结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并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在别人面前不低人一等,于是,孩子什么东西都要最好的,手机、电脑、衣服,总在攀比。一旦满足不了,孩子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而是觉得父母无能,这样的新闻很多。
过去的孩子,基本是散养,家里孩子多,父母忙,但是,教育的基本理念正确,就是父母会首先教孩子怎么做人,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就算是因为种种原因考不上大学,在社会上,也还是一个合格的人。现在不少家长,过分地看中分数,而教育、就学、就业压力的增大,让这种焦虑不断加大。许多家长、老师,理论上知道孩子不该那样学习负担过重,但就是在不断地给孩子加码,甚至到了不能看见孩子有一点闲暇的时候,更不能看见孩子有玩的时间。大人衡量孩子的幸福与否,又常常用物质来衡量,觉得给你提供了那么丰富的物质,那么优越的条件,孩子就一定会感到特别幸福,却根本不管孩子的精神需求。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物质的富足会让他感到幸福,一个生下来就衣食无忧,甚至动辄营养过剩的孩子,你却拿物质的满足来自以为是地认为他应该感到幸福,岂不是相差太远?问题孩子为何会那么多?选择自杀的孩子为何会那么多?而且选择跳楼自杀的,常常还是那些学习不错,也懂礼貌,但就是内心痛苦,觉得活着毫无意义的孩子。所以,对这些孩子,关注他们的精神,而不是物质,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分数,可能才是拯救他们的唯一有效的办法,但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有几个会真的关注孩子的精神和灵魂痛苦?会意识到这个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多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关照。而精神层面的关照,却很苍白。
同时,关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太阳,起码有五六个人在关注,在社会上,是焦点,教育问题哪怕一个很小的问题,也会发酵成为热点;孩子正常的考试,每年的中考、高考,现在都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的事情,貌似整个社会很重视,其实不正常,也无形中给孩子、给教师、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人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常常才会有超常或者正常的发挥,当大家都时刻盯着一个人的时候,他做任何事情,其实都难以聚精会神,除非那些心理素质非常好,并且具有表演才能的人,关注的人越多,他才会越兴奋,越能超常发挥。
现在开车的人越来越多,要开车,先要学驾照,学习驾驶的基本知识,如此才不会酿成大错,保证自己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他人的安全;可是,现在有多少年轻的父母,在对如何养育孩子,如何教育孩子还根本在懵懂的状态下,就成了父母。他们也许上过学,也许有知识,但是对如何教育孩子,却一抹黑,这些人,很容易随着社会的焦虑而焦虑,看别人家孩子干什么,就一定要自己的孩子也干什么,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没有那方面的爱好和天分。现在中学的课程设置,数理化语文政治外语都很齐全,但就是没有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这些课程放在了师范类的大学和专门的专业才有。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定会上大学,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上师范类的大学,但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成为父母,既为人父母,就必然要教育孩子;而要教育孩子,孩子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基本规律,应该是中国每一个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应该明白的。所有的年轻父母,在教自己孩子的算数、识字等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们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方面不会走偏。但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心理,许多中国父母却是欠缺的。因此导致的问题,也是巨大的。不具备基本的知识,基本的能力,却已经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怎么能不出问题?以大人的思维对待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居高临下,家长作风,只能让孩子从心里远离父母。孩子一旦对父母关起自己的心门,父母说什么都白搭。而过分的骄纵,又会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不知敬畏,不知大小,不懂规矩,以自我为中心,再无理的要求,满足就好,满足不了,就又吵又闹。
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但是这种鼓励,不是无原则的不切实际的表扬,人的心理一般都爱听表扬的话。日本科普作家江本胜写过一本书《水知道答案》,连我们以为毫无知觉的水,对来自人的赞美和指责的语言信息,在同时结冰的情况下,冰花都很不同,而人体百分之八九十是水。所以,多认可孩子,赞扬鼓励孩子,孩子就会成长得比较健康,如果孩子听到的都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不可能成长得健康阳光自信。但是赞扬不等于不批评,肯定也不等于不切实际的表扬,这个度如何把握,在于父母的智慧。
要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一开始就让孩子觉得学习很痛苦,很可怕。懂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的家长,一定会利用好孩子记忆力最强的年龄段,让孩子记忆大量的东西。这个时候的记忆,对孩子来说,不知不觉,他也未必一定理解,但是,那些记忆下来的东西,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增加,逐渐显现出意义来,那些小时候记住的东西,总会有朝一日,让孩子突然“顿悟”,而顿悟的前提是,头脑里本来就有那些东西储存着,只是偶尔的机缘,激活了那些储存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任何的储存,一片空白,当然不可能激活,也不可能“顿悟”。所以,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间,一定要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说多多益善。日本有研究证明,那些记忆背诵了大量东西的人,创造性也往往比较强。
人活在世上,竞争本来就是一种常态,学习、就业,处处都有竞争。竞争要获胜,只有自己强大,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要有长远计划,并且要有持久的毅力。人都是贪图享乐的,因为那样感觉舒服。学习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要把不懂的知识学会,要把原先不了解的事情搞懂,当然需要费劲,弄不懂,就会痛苦,再弄不懂,就会逃避,这是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所谓学习的快乐,那是在真正学进去之后,自己有了成就感之后才产生的。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他是不怕考试的,他甚至盼望着考试,因为考试成绩会让他更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而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考试总是落在后面的孩子,他当然就很痛苦,也会畏惧。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坚持,在孩子对学习有了畏惧甚至逃避心理后,一定要帮助孩子,给孩子信心,甚至坚持鼓励,鞭策孩子不要在该学习的年龄放弃学习。可以说,父母把孩子放弃在哪个阶段,孩子一辈子就只能在哪个阶层混生活,放弃在初中,就只能永远生活在最底层,放弃在高中,就只能一辈子给人打工。我们有太多的家长,理论上知道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当孩子出现学习问题之后,常常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也没有方法,坚持不下来,从而早早放弃孩子,一句“那就不是学习的料”,把作为父母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孩子不懂事,大人是懂的。任何社会,都有阶层,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得好一点,那就在孩子该学习的年龄,有毅力一点,有耐心一点,别以工作忙碌为由,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父母是人生第一老师,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这个第一老师没有当好。现在,有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把钱交给学校了,学校就应该完全为孩子负责,孩子的学习不好,怪学校,孩子不孝敬大人,怪学校,放弃自己第一老师的责任,孩子不可能健康成长。还有,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所以,很多家长也有权利批评指责学校的各种问题,学校老师,也有一些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是,作为家长,在议论学校、老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回避孩子,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定学校和老师,除非你真的不想让孩子听老师的话。而一个不听老师话的孩子,老师是没有办法教好他的;孩子在学校出了一些小问题,家长动辄打上门去,不依不饶,甚至狮子大张口,看似获得了胜利,其实却可能害了孩子的一生。家长貌似对学校老师的胜利,却可能意味着孩子终生的失败,这其中有着很深的心理学原理,家长仔细琢磨。维护老师的尊严,是一个有智慧的家长要做到的。有一个植物学教授的孩子,上学的时候,问他的老师一种植物的名字,老师真的不知道,也就如实说给了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心中有些小小的得意,回家说给了他的父亲,但是这个父亲并没有否定老师,而是维护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他对孩子说,你的老师一定知道,不信你明天去问他。晚上,他给那个老师打去电话,告诉了那个植物的名称,果然,第二天,孩子去问的时候,老师答出来了。这个家长,就是一个懂得维护老师形象的家长。孩子当然也会对老师尊敬。还有一个名人,小时候上学,也是一塌糊涂,老师写给家长的信中说,让其领回孩子,说那个孩子没救了,但这个母亲并没有因此责备孩子,而是对孩子说,你的老师非常喜欢你,他说你非常有天分,将来可以干一番大事业,就是在母亲的这句假话的鼓励下,那个孩子最后真的干得非常出色,这也是一个有智慧的母亲,倘若她真的告知了孩子真话,那个孩子可能从此就废了。类似的教育实验也很多很多。
当下是一个新知识不断爆炸的时代,孩子难教,是因为你知道的他们可能也知道,甚至你不知道的,他们也知道,所以,要让孩子服气你,你就要不断学习,要养成读书习惯。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得到知识的渠道也很多,生活节奏加快,让很多父母没有静下来读书的时间。但是在孩子教育上,家庭的气氛,父母的读书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爱读书,父母首先要读书,一个一年都读不了一本书的家长,却要求孩子读书,这本身就很可笑。父母的格局,视野、三观一样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要关心大事,要议论大事,身上要有正能量,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
还有对教育本身的理解,教育教育,就是既要教,又要育,教当然是教给知识,教给技能;育则是培育,既施肥浇水,又修剪枝叶,剪掉旁逸斜出的枝条,修改掉一些毛病,所以。因此教育必然的包含着某种惩罚。但是现在独生子女,家里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不少家长根本不接受老师对孩子正常的批评教育,甚至很反感,很抗拒。一些父母的一个理由就是,我的孩子我打我骂都行,但学校老师就不行,而且,很多家长,自己家里一个孩子,全家人都管不好,却希望学校老师管好成千上万的学生,他们把老师当成了超人,但老师其实也是人。当然话说回来,超出教育范围的惩罚,不是出于爱的惩罚,那也不是教育。
行政对教育的无限干预,学校安全的无限责任,已经让校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安全方面,而根本没有时间用在教学教研上。一个把主要心思只用在学生安全上的校长,又如何有精力用在教育研究队伍建设上?多少地区的行政部门,暑假期间,老师除了要参加各种培训之外,还要在河道,湖边、渠边去站岗放哨,监督学生不要下水游玩,因为,即便是暑假期间,孩子出了问题,似乎也是学校的问题。许多人对此多有诟病,但是,不少地方却长期这样对教师要求。学生的安全,学校和老师真的负不了那么多的责,但是,现在就有一种现象,学生无论在哪里出了问题,家长总会找到学校去问责,社会也会自然把焦点引向学校。而太多的学校也只能花钱消灾。不少公安司法部门对此类案件的判定,也常常让学校无语无奈。刚刚发生的成都某中学学生跳楼事件,家长不相信有关部门的调查,网络上也是一边倒地指向学校。什么这个孩子占了另一个老师孩子出国的指标,被推下楼;什么孩子尸体未通知家长被迅速火化,给人的感觉好像真的学校有问题。但新华社的权威调查,孩子跳楼前的视频,以及身上的纸条,此前的言行,都证明,这是一起自杀!和别人没有关系,和学校没有关系,尽管事情的本身叫人痛惜。学校在掌握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有欠缺,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一点不知情,却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但为何事情刚一发生,就有那么多的人,想方设法把责任引向学校,把焦点引向学校,污蔑、造谣学校,家长也跟上火上浇油,这才是值得深思的。
老师战战兢兢,学校谨小慎微,校长如履薄冰,学生却任所欲为,家长却毫不顾忌,社会舆论更是一边倒。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现在的不少校长,老师,作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昔日的小媳妇,谁都可以指责,批评,对其发脾气,而其只能忍气吞声,却不能有任何的脾气。你去和校长们交流,十之八九,都是一肚子怨气,但却没有地方释放。这样的心境,又如何能够用心教育?
本次家长报告会无非说了类似的一些意思,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但是,一千多名家长为何会听得那样认真,用心?我后来反思,我们的家长,也许太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了,也太需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教育了,家长更需要用符合孩子心理方式和孩子平等交流沟通。社会在进步,生活的节奏在加快,各种信息的多样,加上一些人的故意带节奏,很容易让一些人迷失,他们被夹裹着,做一些他们也觉得不应该,但是却不得不做的事情,表面看去,都是为了孩子,但结果,却是在伤害孩子。
我们都把焦点放到教育孩子上,其实,某种程度上,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重要。(E)③
新闻推荐
图为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陈云龙书法篆刻展。本报记者王婕摄(B)⑦本报讯(记者王婕)5月31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群艺馆承办的...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