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区里的天使们
元宵节医务人员给病区全体人员送元宵
本报记者吴萍
面对病毒,她们不爱红妆爱医装。
咸阳市中心医院东郊分院隔离区,八九十斤的小女生,穿着3层防护服,不仅要完成各种治疗、护理,还要负责病区内保洁、垃圾清运、患者生活照护等工作,特别是感染防控工作中,一个人背着二十多斤的消毒喷雾器,一处接着一处的仔细喷洒,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她们从不叫苦。
为了缩短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心照护患者,李娇剪去了为婚礼留了好久的长发,李江敏摘掉为了过节嫁接好的睫毛,褪去精致的妆容,为了战“疫”,她们对美丽外表的舍弃毫不留情。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我是积极分子让我来,我年纪大点打头阵。”为了避免上厕所,班前不喝水,甚至不喝稀饭,只因工作的每一分钟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节约一份物资便能给战友多一份保护。
面对患者,百炼钢也能化作绕指柔。
我们想象中的隔离病区紧张、压抑,事实上却常能听到邻床病友相互加油打气,关注当前疫情防控进展并侃侃而谈,一例接一例治愈出院的患者不仅步伐越来越轻松,脸上更是闪耀着勇敢乐观的笑容。这些与隔离病区里医护人员的真心相待、真诚关怀密不可分。
37岁的王一龙是二梯队医生里的“多面手”,他看的了病、修的了电梯,安抚起患者的情绪更是有一套。他多次利用电话、微信以及查房等机会予以劝导、安慰患者,在他眼里,有幸与这些患病的人并肩战“毒”,亦是一种缘分。
面对元宵节还在病房的患者,王一龙给他们送去了汤圆,还给小患者送去了玩具,家属的感谢微信里直呼“暖心”、“感动”。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陌生的“敌人”,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二梯队有两位“主心骨”,即队长、业务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杜翔和临时党支部书记、副队长、护理部副主任范惠,从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一天,二人就密切配合,利用微信群等各种平台组织最新诊疗、防护规范学习。
每天,大家在杜翔的带领下对患者病情及各项体征数据变化进行缜密细致的观察、记录、汇总、分析,定时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与总院救治专家组进行会商,进而及时调整每位患者的个性化、规范化诊疗方案,再一丝不苟地落实。接连6例确诊患者和60余位疑似、留观病例治愈出院,凝结着隔离病区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医院救治专家组的集体智慧。
工作之余,杜翔还不忘把上级领导和医院对大家的关怀以及同志们的祝福传递给每一名队员,更是在房间里练习起了八段锦,一边加强自我体能训练,一边录制成小视频发至隔离病区医护工作群,开展“线上”教学。
范惠则一方面加强大家的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另一方面严格监督院感防护落实情况。她以多年管理经验,制订了工作区“四严四注意”的铁律和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管理及防护要求”,从入驻前到入驻后再到撤出后,23条管理与防护注意事项,一字一句的背后是对防控警戒线的严防死守,是一名护理管理者的责任与担当;工余时间,她还是隔离病区里的通讯员、摄影师,记录传递那里面的温暖和爱。
没有进入隔离病区前,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为了同一份责任默默坚守;而如今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面对隔离区的种种感动,入党积极分子张小艳每天坚持写日记,她说能够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是她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她想用文字记录下这里的一点一滴、一人一事。
因为战“疫”而将婚期延后的唐书钰、孙帼英则说,“感谢这段宝贵的经历,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肩上的责任,小时候是前辈保护我们,现在该我们来保护世界了,我们的那个他也一定会为此而倍感骄傲和自豪。”(G)(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萍)2月20日,记者从市医保局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全面保障大病保险服务工作不受阻、不间断,咸阳...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