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术解除9年帕金森病痛 爱唱歌的大妈“别帕”跳抖音

西安日报 2018-04-12 05:2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王超)“哈哈,我终于能够像原来一样可以唱歌跳舞了!”4月9日,在“4·11国际帕金森病日”前夕,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正在带领科室医生开展义诊交流活动时,来自咸阳的帕金森病患者张大妈拿着一副老伴书写的书法作品前来,赠予为她治病的医务人员,并现场唱歌跳抖音为前来医病的“帕友”加油鼓劲。

现年64岁的张大妈,在退休后的第一年就患上了帕金森病。9年来,她的病情逐年严重,胳膊与腿活动呈木僵状态,双腿震颤,步幅变小,帕金森病的四大主症“抖、僵、慢、走不稳”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患病之前,我还经常唱歌,但患病后,我的声音就很低沉,甚至发不出声音,唱不了一句熟悉的歌词;我的面部表情变得呆滞,精神抑郁,既不能站,也不能走,昼夜不能入睡,经常在床上一坐就是一夜……后来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张大妈痛苦到了极点,身心创伤让她实在难以承受。

前不久,王学廉教授为张大妈实施了手术,植入了脑起搏器,电源开启后9年难以承受的痛苦瞬间消失,张大妈有了如获新生的感觉。当天,在现场帕金森病患者交流会上,张大妈介绍完自己患病康复的经历后,即兴表演,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有9年病史的帕金森病患者。

据王学廉教授讲,帕金森病的早期药物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但随着病情发展,药物疗效会逐渐降低、副作用增大,每次吃药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症状起伏波动,时好时坏,比如“异动症”和“开关现象”等,此时就需要考虑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另外,患者平日的运动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康复训练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三者结合,能让病人最大的接近于正常人。

新闻推荐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 剪出二十四孝图 弘扬传承孝亲文化

图为咸阳职院民族文化艺术学院院长张景林(左二)指导蒙帅(左一)、朱振龙(左三)、金柯(左四)创作剪纸作品。图为剪纸作品“二十四孝”。本报讯(记者王婕)孝感动天、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用特殊的文化方亲尝汤药、...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