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观云识天 他们是最懂老天爷心思的人

三秦都市报 2017-03-23 06:06 大字
????王永刚维修防雹增雨作业装备

????冀静(左)楼顶检测避雷装置

????刘勇看图分析天气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观云识天”。连续两天,三秦都市报记者走近三位特殊的气象人——“雨神”、防“雷公电母”、“最懂老天爷心思的人”,揭秘他们的别样生活。

  飞机增雨雪作业员 机身结冰高空穿防寒服加大衣

  80后王永刚是一名飞机增雨雪作业员,干的是追云逐雨捕天机的活儿,朋友们开玩笑叫他“雨神”,“龙王”,时不时地调侃他“上天点点火”下点雨,玩笑背后,甚至包括妻子,都不知道他干的是多危险的活儿。

  “人工影响天气,你是敢跟老天爷较劲的人,你看最近天气比较旱,你咋不上天弄点雨呢?”之前有不少朋友这样说,王永刚每次笑道,人工增雨雪不是凭空增雨雪,是有条件的。

  他口中的主要条件,就是要有云,而且,光有云还不行,还得识别云把握时机!7年前,王永刚成为陕西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一员,和其他4名同事一起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承担飞机人工增雨工作,每次接到天气有利于增雨的指令后,便进驻机场。

  打开静电封存的20根烟条,一一安装在飞机底下,打磨触点、检查仪器等候,他和一同事登上飞机。如果你以为他坐飞机和我们老百姓坐飞机一样,那就错了!民航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6800米到10000米之间,而王永刚所在的增雨飞机为了达到增雨的最佳效果,他一般要在4000米高度的云层里飞行。

  在这个高度上,室外温度在-12℃左右。民航飞机的客舱是密封的,室内有暖气,他们的增雨飞机,不密封,漏风,他们要在-10℃-12℃的低温环境下进行作业。“穿防寒服,外加大衣,高空中冷得直打哆嗦,有的人一下子就冻得流鼻涕。”王永刚翻开3月14日他们作业的照片,飞机已经积冰,挡风玻璃也是冰。

  “明天你又去空中坐‘三蹦车\’?”采访时,同事左女士调侃道,她口中的“三蹦车”便是增雨飞机,如果把民航客机比成猫头鹰,增雨飞机就是小麻雀,空中一旦遇到上升气流,那颠簸起来让人受不了。

  王永刚不会忘记,前年的那个夏天,气流不稳定,飞机忽上忽下几十米,他感觉失重了,眩晕、呕吐。“害怕,万一出事,那就……”他说不下去了,自己从来没有给妻子说过,干这活儿其实有多危险。

  必须在云里作业,用行话讲就是“耕云”,注定了是有危险的。王永刚和一名同事在遇见合适厚度、温湿度的云层后,寻找时机完成烟条点燃操作,每次飞行大约2小时多,影响范围1.4-2万平方公里,在自然因素和人助力下,普遍出现降水。7年来,他至少作业了有200多架次。

  防雷检测员 专跟“雷公”作对拿卡刮汗水

  穿着厚厚的工服,在凤城四路一家公司的7层楼楼顶,用力一甩,手中几百米的检测线,便乖乖地落在一楼地面上,33岁的冀静,在亲朋好友眼中,不仅是女汉子,还是专门和“雷公电母”作对的人!

  接着,她便用戴手套的右手拿锉刀放在避雷针上,一旁的女同事闫蕊开始拿对讲机对楼下的男同事说,开始检测……避雷针、避雷带,不一会儿,这栋楼检测完毕,冀静开始收检测线,站在7楼把检测线从1楼拽上来,真是费力,虽是初春时节,但一卷线收完,她的额头开始冒汗。

  看到她脸部斑点多,还有一些红肿,记者忍不住问脸咋了。“她是去年夏天被晒伤的,至今有半年多没有洗脸,准确说是不能用洗面奶,只能用清水洗一下!”闫蕊笑着答。

  “2003年从学校刚毕业就从事这个行业了,上班的第一天就被问,‘这可不是女人干的活儿,很累,你能行吗?\’”冀静回忆道,那会儿自己19岁,皮肤好,现在变成了“黄脸婆”,幸亏丈夫也是干防雷的。干这行,一年四季除了下雨、下雪不能检测外,其余时间自己都在爬楼顶检测,尤其是夏天,楼顶温度经常在40℃以上,钢筋烫得都不敢碰,检测时虽然做了防晒处理,但脸部还是被晒伤。

  熟悉她的朋友马楠说,“防雷检测员拿卡打一谜底,一般人根本猜不透”。原来,她们拿卡不是刷公交,而是刷汗水。夏天检测时,汗水擦都来不及,直接用卡刮,很多同事都在兜里装一张卡。

  冀静最难忘的是曾去高新区检测一栋标志性的高楼,从高楼顶层往下甩电线,再收起来,6捆近百斤的线需要两个男同志抓住才能稳定住,收完时全身早已散架。有的楼顶边角是斜的,有的厂房的楼梯就在建筑物外墙上,为了安全,必须系上安全带进行高空检测。她和西安的同事们一年要为西安上千家单位进行检测服务。

  亲朋好友家里好好的电视突然坏了、电脑也坏了,请她把脉,她诊断的原因是被雷电波入侵导致的损坏。

  冀静说,这些年雷击事故多发生在农村。有次打雷下雨,母亲让儿子去外面收晾在铁丝上的裤子,铁丝系在大树上,孩子跑去收裤子,母亲等了很久不见儿子,出去一看,儿子已身亡。“有两点犯了大忌,大跨步有了跨步电压,铁丝系在大树上,打雷时已经带电了,孩子收裤子时被雷击身亡。”

  首席预报员 从不靠谱到最懂老天爷心思的人

  “我最近想去陕北一趟,那边啥天气,你给我看一下!”“我朋友假期要来西安游玩,你预测一下那会儿是啥天气”……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勇,可是熟人眼中的“最懂老天爷心思的红人”,经常会有人打电话问他天气。

  时光倒流,1983年那会儿,可不是这样。当年在南京气象学院毕业的他,成为陕西省气象局一名预报员,亲朋好友都说他干的是“最不靠谱”的工作,父母的朋友也戏谑称,“气象台就是洋相台”,身边的同事跳槽的也不少。

  其实,那会儿不准确是有原因的,而且是普遍性的,全世界的气象事业都落后。刘勇说,那个年代,气象员放飞气象探空气球,然后手工画天气图,经常一画就是几个小时,然后,预报员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大气运动,全靠人为判断,也没有现在的数值预报参考,加之大气还复杂,所以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很低。

  “半夜三、四点爬起来画图,有时候半夜起来看天,万一预报有雨却是大晴天,就很丢人,一度有过神经衰弱,用家人的话,‘操老天爷的心\’!”刘勇回忆道。

  上世纪90年代后,数值预报开始普及,计算机计算取代了人工计算。准确度明显提高。目前,陕西省采用的是欧洲中心的数值预报,与世界同步。

  天气预报咋制作出来的?一般分五步,“观天”,气象立体观测系统收集气象信息;“机算”;“人算”,预报员对各种气象数据、图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商量”;“出炉”。

  干一行爱一行,刘勇钻研冰雹、暴雨、雷电、龙卷风等中小尺度天气。2007年成为首席预报员(目前,陕西省省级首席预报员仅有4个)。

  与老天爷打交道,可不是闹着玩,天气说变就变,他的上下班时间也是不固定,经常晚上要上班,节假日也要值班。当然,如果能把老天爷的脾气摸透了,那可不是一般的自豪。

  “2010年7月那次暴雨,从预报中看,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形式,下得非常大,我们准确预报出来,当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后来政府给我们发来贺电。”已从业34年的刘勇回忆到。

  有一个段子说,“气象局是最想说真话的部门!”刘勇笑道,确实最想说真话,预报不准确压力非常大,单位也有考核,要追究责任。“现在,天气预报的晴雨准确率是85%,希望老百姓多一些理解,天气预报准确率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文/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侯佳明

  图/本报记者代泽均

新闻推荐

咸阳二一五医院三八节活动侧记

阳光讯(张素荣记者张凯)为了庆祝三八妇女节,二一五医院开展女性健康体检优惠活动、健康讲座、女职工接力赛等活动,关注女性健康,激发女职工工作热情,丰富业余生活,实现追赶超越,享受新时代女性健康生活。...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