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菜苗种出大[财富]

咸阳日报 2016-10-09 00:00 大字

技术人员查看幼苗长势。本报记者 包鑫 摄

开栏语:为了认真贯彻中省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本报特组织强大的记者阵容,开展“金秋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活动为期一月,各位记者将深入全市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一线前沿,接地气、摸脉动,采访一批冒热气、挂露珠的鲜活新闻稿件。本报特开设《金秋走基层》专栏,图文并茂,集中刊发主题采访活动的稿件,以此充分展示咸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成就,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攻坚克难、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拼搏精神。(B)⑦

本报记者 王军政 张静远

10月8日下午,秦都区双照办萧何庙村口,秋阳映照,暖意融融。

“拉了三千西红柿苗,两个棚还欠些,下午给咱再补个百把苗子。”拐进村口的鑫诚现代农业园,减油、踩闸,45岁的金会战麻溜地停下三轮摩托。

“看看,瞅着这粗秆秆旺苗苗,老金还不丢手咧!”园子里的工人搬着苗盘开起了玩笑。

种了十多年菜,在双照办毛村,老金算是老把式,好菜要好苗,他心里明白着呢。“过去,咱用报纸糊成纸筒自己育种,不懂啥温度、湿度,苗弱、病害多,种一季菜真是看运气。”

一家四口,两个大棚,一亩菜地的收成,这是老金全家大半的指望,每季下种,他都想搜罗些好苗子。去年,听说工厂化育苗,菜苗壮、品种好、还抗病,就试着栽了两棚,一下子尝到了甜头。

他算过一笔账:“两个大棚投入两千多元的苗子钱,到快过年,价钱好,红艳艳的西红柿能卖个四万元,净利润少说也有两万多呢!”这不,他可就认准了这家现代农业园。

“跟老金一样,仅咱毛村,百十户人家在这儿拿苗、取苗,种着这一棵棵菜苗苗富了全家。”说话间,农业园区的负责人武军社走了过来。

武军社,钓台办东张村一个地地道道的菜农。2014年,随着城市的发展,种了几十年菜的他成了失地农民。

没有地的农民,干啥?(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咸阳市市级机关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

月日,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机关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图为市委机关捐款现场。本报记者杨宇晗摄本报讯(记者樊琼)月日上午,市委机关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以实际行动...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