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国之血脉”说驿运 □丁 晨

西安晚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中国驿运制度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组织的国家之一。古老神奇的邮驿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是穿越3000多年华夏大地上的中华文明的杰出创造。

殷商时代,甲骨文里,已有馹的本字。史籍称乘车曰馹曰传,乘马曰遽曰驿,步递称作邮。驿,本义是驿马,后引申指我国古代传运公文、人员、官物的邮政、交通工具或机构。后驿字通行,而馹字废。殷商时代,驿运制度已开始萌芽。西周时,尚未出现“驿”这一名词,但尽管如此,这种驿运制度雏形,对后世两千多年的中国驿运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汉时期,传舍、传置开始称作驿。从此“驿”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后代。

汉正式设有驿站,“驿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帻绛韝云”。也有10里或50里置驿的。驿站是中国古代传运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人员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组织和场所。驿运制度,也称邮驿制度,已有了比较严密的管理体系。驿站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外,也推动了社会生活中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促进了民间交往活动的发展、经济的流通和文化的融合。正如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除设有驿外,汉承秦制,也设有亭和邮。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和亭是隶属关系,邮是亭的下级。亭除了具有行政机构一般职能外,亭为治安兼驿传组织,多设置于交通要道兼有管理交通、维护道路、传递公文、稽查来往行旅等职责。如汉长安灞桥设有“稽查亭”,检查十分严格。大将李广夜经灞桥亭,被霸陵尉喝住,不令夜行。

驿使公文传递,并非从早到晚不停地跑,而是每站换马或人马俱换,采用“接力跑”的办法。驿马颈下系有铜铃,听到铜铃响声,接班的驿骑就做好一切准备,接到公文,立即跃马飞奔,分秒必争,马不停蹄。唐代诗人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描绘:“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正是这一情形真实、生动的写照。邮驿是专门传运官方文书的,不负责私人信件的收递。为通信,有权势的达官贵人们自己办起私邮,而一般的官员和老百姓只能托人捎带书信。

唐代,通常乘驿日行6驿(约180里),乘传日行4驿(约120里)。如若贬降官员,须日驰10驿以上。如遇紧急军情,驿马每日奔跑300里。

唐宋时代除陆驿外,水驿也大大发展,邮驿完善、成熟和发展到了一个黄金时代。元代全国驿站星罗棋布,邮驿脉络贯通,其规模和制度得到空前的发展,超出当时世界的水平。明、清驿政也曾经为朝廷管理大一统的幅员辽阔的国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代以来,西方邮政制度和技术冲击,中国传统邮驿制度的种种弊病渐渐暴露。明清以来驿递之疲,千疮百孔,百弊丛生。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设立邮传部,兴办新式邮政呼之欲出。此后,原有的驿站相继被裁撤,古老的邮驿制度最终走向衰亡,代之而行的是现代的邮政运作制度。

驿运制度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国之血脉”。明代学者胡缵宗在《愿学编》一书中曾经指出“今之驿传,犹血脉然,宣上达下,不可一日缓者”。当时的兵部也曾多次强调:“驿递,天下之血脉也……血脉之关通必赖邮传之递送也。”伟大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能历久不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一个健全的、完整的、大一统的邮驿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闻推荐

咸阳启动限行措施今日尾号3和8禁止行驶

本报讯(记者贺艳吴铭)11月17日,据咸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消息,为应对空气重污染、保护公众健康,咸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发布了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根据《咸阳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预案(暂行)》(咸...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