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育周刊》带给我满满的快乐 呼秀珍

咸阳日报 2015-04-01 22:25 大字

说来也巧,就在《教育周刊》创刊的2006年,我除了教学工作外,学校让我担任了通讯报道组副组长,从此与《周刊》结下不解之缘。

担任此项工作之前,我写的文章大多是论文、每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总结、班主任随笔等,很少写消息、通讯和评论文章。自从担任此项工作后,才开始学着写。由于自己用心,再加上《咸阳教育周刊》编辑老师们的指导,在不知不觉的10年中,也发表了消息、通讯、评论等100多篇。主编王永杰老师一贯主张并积极倡导教师应当提起笔来写文章,尤其应当多写下水作文,给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我就按照他的话做了,确实深深体会到了写文章的益处。

2012年12月,我惊喜地看到了《教育周刊。校园版》(试刊号)发行,这使我欣喜不已!它给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片辽阔的文学芳草地,也带来无限美好的希冀。我依靠学校力量,动员各班同学积极自费订阅此报。从最初全校学生自费订报50份,到去年的180份,又到今年的252份,订报人数逐年增长。每当周三,我从学校收发室提着沉甸甸的252份报纸走向我的办公室时,心里是满满的快乐。

每个周三,我最盼望、最高兴的事,就是阅读《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和《校园版》两份报纸。只要发现了我的文章或其他老师的文章、学生的文章,我都仔仔细细地剪下来,再用统一的白纸本,分别贴在“教师发表文章剪贴本”和“学生发表文章剪贴本”上。一年贴一本,一年一汇总。现在共有:“教师发表文章剪贴本”10本,“学生发表文章剪贴本”3本。另外,我还把《周刊》上其他好文章和好资料剪贴了3本,用起来得心应手、十分方便。在剪贴的同时,我还做了登记。按照发表时间、报刊名称、文章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项,逐一准确无误地登记下来,留作资料。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只因为这是一项工作。所以,我想方设法、心甘情愿地尽力做好。在做的过程中,心里是满满的快乐。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有感而发,并愿与大家分享。(作者单位:渭城区道北中学)(E)③

新闻推荐

咸阳市青年职工魏锋入围全国“最美青工”候选人

本报讯(记者孟利明)日前,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寻找“最美青工”第二季活动中,咸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青年员工、共青团咸阳市委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专员魏锋,在社会化推荐海选投票点赞榜单...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