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旬老人抄70万字《红楼梦》 勉励子孙正家风传美德

咸阳日报 2015-04-28 22:52 大字

手抄32册70万字的《红楼梦》作品

李振华手抄《红楼梦》

本报记者 赵鹏 文/图

“说到心酸处,三年付心血,只为写者痴,笔下传家风。”这首五言绝句,用在82岁的李振华老人身上再好不过了。见过李振华手抄本《红楼梦》的人,一定会被眼前这4盒32册、70余万字的文学名著所深深吸引。凭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强的毅力,这位82岁的老先生,历时3年,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抄写完了《红楼梦》前80回,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很多文学爱好者的好评。4月23日,记者如约见到李振华。

手抄古典名著 弘扬经典文化

李振华1934年出生于兴平的一个农耕家庭,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当过公社书记,进过行政单位,1996年退休后,老人开始真正投入到潜心研习文学和书法的兴趣中,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他五进咸阳老年大学学习历史、诗词、书法等课程。此后,李振华利用闲暇时间读写,并因此而感到快乐。“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正在消失,继承和传承这些文化,是我们当代人的天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这种做法,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李振华说。

2012年初,李振华萌发了抄写我国传统经典名著的想法:“《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而古今的学者、艺术家研究、描绘、书录《红楼梦》者甚多,此外,北宋时期书画家米芾书录的《米芾行书集唐诗》,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教授书录的《刘炳森孙子兵法》等,这些精湛的书录艺术作品都启发着我,为我书录《红楼梦》增添了勇气和信心。”李振华坦言。

为什么要抄写《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的经典名著,很多人评价这部书说:这是一部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说起抄写《红楼梦》,李振华娓娓道来,“开始抄写的时间是2012年初,那段时间里,抄写使我‘忙\’得一点空隙都没有了,但带给我的是精神的充实,对于我来说,能将曹雪芹先生的这部作品传抄给子孙后代,是一种欣慰,这也是我抄写《红楼梦》的最大好处。”李振华这样总结。

抄写不图名利 只为生活充实

“我用小楷抄写这部书,不图名不求利,只为晚年生活更充实一点。”说起抄录的过程,李振华坦言,“我写小楷的时候,很注意气和韵,笔笔到位,一气呵成,从不间断,写一页一般半个小时。”抄写名著,工作量大,李振华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每天白天至少抄写两个小时,夜里,他偶尔也抄。“眼睛常用不退化,大脑常用记忆力不减退,有益身心健康。”自从开始手抄录《红楼梦》以来,老人的身体比以前健康了,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他觉得抄录对锻炼耐力、增加文化知识大有益处。很多不认识的字,在抄写中碰到后会查字典,扩展了知识面。

记者细细翻看李振华小楷手抄的《红楼梦》,全书干净整洁,没有一处涂改。该书虽为蝇头小楷在渗透性极强的宣纸上抄就,但字字点画分明,清秀圆润,力透纸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坚持最难得。”李振华说。3年下来,他付出了心血,3年之间,他一共写坏了40余支毛笔,写完了书案上厚厚的宣纸,最终才完成了这部70万字的名著抄录。

明礼诚信做人 秉承淳朴家风

采访中,李振华坦言,小时候,父亲告诉自己要做到勤俭二字,传习家风,现在我把手抄的《红楼梦》送给子孙后人,希望后人潜心习文,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尚德行善,艰苦创业,将家风传之久远。多年来,李振华老人的言传身教,使他的儿孙们都很懂事孝顺,家庭和睦,事业有成。老人很知足,看着一家子团团圆圆、和和睦睦的,李振华打心眼里高兴。

“这部手抄作品,或砥砺子孙,潜心为文,或劝归世人,尚德善行,于己、于社会当有裨益,我希望这部书录《红楼梦》能够为后代子孙所喜爱,并期望我的后代子孙能从中感悟到我的用心!”李振华说。采访中,老人的儿子李平波表示:“家里人都对父亲抄写《红楼梦》的做法很支持,孝敬老人、尊重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老人的良苦用心,子孙也都会谨记在心,父亲的言传身教,更让我们学会了理解和感恩,我们会将父亲留下的家风永远继承发扬下去。”

采访结束时,李振华老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在抄录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文学和书法素养,更有益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现在想来,我所做的这一切都觉得很有意义,虽然抄录的过程很艰难,而且不能出现任何错误,但很值得,因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我很欣慰,如果有可能,我今后还想抄录一些经典的国学长卷,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留给我的子孙,让民族的文化精神代代传承!”(B)(11)

新闻推荐

绿染古都满眼春

(上接A1版)咸旬高速建成林带36.1公里,即将全线贯通,绿化直观坡面6917亩,西铜新线林带全线贯通,建成林带12公里,绿化直观坡面3200亩;已建成的高速林带的补植补造全部到位;渭河近堤绿化33公里共2400多亩,全...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