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月一 慎重追思送寒衣周荣光

咸阳日报 2014-11-18 23:25 大字

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咸阳民间也流传着“十月一、送寒衣”的民俗。古人称十月为孟冬,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进入冬天,人们要加衣添棉,抵御寒冷。而由生者的御寒加衣,人们自然又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也因此把这一天叫作“寒衣节”,形成循例予以祭祀。在咸阳民间,“寒衣节”祭祀的隆重程度与清明节无异,这一天要去祖先的坟地祭祀,祭品除平日里的香裱烧纸外,重点要焚化纸糊成的衣服、被褥及鞋袜等,这就叫“送寒衣”。

追溯“十月一,送寒衣”这一风俗和称这一天为“寒衣节”的由来,可能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当然这种观点只是一种推论,民间关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所以,也有人认为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当然,“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和“寒衣节”的由来在民间还有许多版本,诸如“朱元璋‘授衣\’传说”、“蔡伦嫂子慧娘卖纸传说”、“江苏‘红豆饭\’传说”等,但流传更多更广的是来自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传说。《荆楚岁时记》、《清嘉录》都记载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故事。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孟姜女寻到埋葬丈夫的那段长城,悲愤交加,以痛哭感天动地,竟哭倒长城八百里,露出了丈夫尸骨。她就在长城脚下哭祭丈夫,并把带来的棉衣烧掉。由于这样一个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送寒衣”,也因此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过去咸阳人过“十月一”有许多讲究。在“十月一”的前夜,各家儿孙穿白戴孝,打上引魂幡,把过世三年以内的祖先的亡灵请回家中,设灵堂,摆供品,虔诚祭奠。“十月一”当天,出嫁的姑娘、在外的晚辈都得赶回家中,中午十二点之前要统一去坟地祭祀。(也有的地方讲究女儿们要在下午落日前)上坟前,除带上灵牌、引魂幡及灵桌上铺的囤的所有白纸外,还要各自带上冥钱及自制的纸衣、纸制棉被褥及纸制鞋袜等。到了坟地,摆好祭品,烧纸焚香,三拜九叩后,由长者主持祭奠,向晚辈们讲述祖先艰难创业的功绩及待人接物的高尚品德,教育后代继承优良家风,正直做人,勤劳致富。祭奠时,人们都跪倒在地,边焚化纸钱边念叨,给祖先们以叮嘱:天冷了,要穿好他们送来的衣服,盖好铺好他们送来的被褥等等,甚至连擦净嘴巴、鼻涕都要叮咛到,孝敬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年轻女孩、新媳妇来讲,不啻形成一堂尊老教育课。带来的纸钱、纸衣等焚化完毕后,到场者都放声大哭,哭的时候不仅有腔有调,还要诉说祖先们生前的功德,对自己的恩惠,离开先人后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讲述自己的思念之情。当然,其中也不乏借机哭恓惶、诉说内心痛苦者。最后,长者把祭品分给大家,祭祖仪式结束。

探究传统节日的由来,无不与节气和亲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和“寒衣节”的由来,就是由于节气变化,于生者的御寒需要,而想到故去的亲人所自然产生的一个节日。随着时代进步,现在过“十月一”,形式上没有过去那么隆重了,送冥钱冥衣等现象少了,到坟前祭奠更多的是献花追思。其实,过去为故去的亲人烧衣送衣也只是个形式,反映了生者慎重追思的心情,表现出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更深层的意义则是让生者在对亡人的祭奠中,引导人们尊老敬老,从而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这,则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的。(B)(12)

新闻推荐

咸阳市铁腕推进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 从现在起到2017年底,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和生态恢复

本报讯(记者张静远)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咸阳市将从现在起到2017年底,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中部“旱腰带”地区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行动。此次专项整治分为排查摸底和编制规划、集中整...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