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与火吕惠民

咸阳日报 2014-10-16 23:42 大字

我说的水与火,是居家做饭用的水与火。

先说水。咸阳老城的住家户,很多家院内都有六七米深的水井,但这水咸、苦、涩,还含有不健康元素,只能用于洗涤,不宜食用。居民的饮用水,是带有泥沙混浊的渭河水。棉花行、粮行、商店和住家户,一般要准备两个水缸,人多的大户人家和商号要备两个水瓮或者水缸。一个用于对渭河水的沉淀;一个用于把沉淀清的水舀出来存放备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以来,一直如此。河水毕竟混浊、不卫生,党和政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筹划在居民巷道建设深水压力井,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饮用水状况。我家租住在仁义巷,出水的那天,我担上水桶,向西行50米,再右拐到县门巷中部的水井旁,那里早已是人头攒动,担水的人排起了长队。压出第一桶水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走出,趴在水桶边上喝了一口,猛地跳起大喊:“嫽咋咧,又凉又甜,说不成咧!”这时,欢呼声,鼓掌声,议论声交织在一起,想说个话都听不清。稍静时,听到人们对党和政府的赞扬声,我也在想,了不起呀,咸阳人民吃河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应当给咸阳党和政府浓浓写上一笔。不久,自来水公司成立,自来水管道通到居民院内,深水压力井从此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西门口在咸阳历史上第一次盖起了三幢四层高的居民楼,比当时电影院十字咸阳最高的服务楼还高一层,水竟然上到了四层楼的厨房。现在自来水已经普及,随着自来水厂科学技术的提高,三十多层的高楼用水,也不成问题了。咸阳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水的供应已初显不足,党和政府未雨绸缪,调来了石头河水库的水来弥补。听说还要南水北调,引汉江的水到渭河,水的问题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了,至少短期内不会有问题,我们不必为水的问题发愁了。

再说火。咸阳居家做饭的火,上世纪五十年代以至于以前很多年,都源自有烟煤末,首先锅灶和风箱,两个要配套,灶大箱大,灶小箱小,凭风箱助火燃煤,炒菜做饭。烟煤取火,烟尘雾罩,一顿饭做下来,呛得人鼻孔都成了黑的。此后,煤建公司进运大量无烟煤末,不少人家改换炉灶,或用砖头自盘炉子,或购买铸铁炉,将煤末掺上水和土,自制无烟煤饼取火,虽费点神,但却比以往的烟煤进了一步,也不呛人了。接下来煤建公司购回了蜂窝煤机,生产出大量蜂窝煤供应市民,蜂窝煤眼多火旺,省人省力,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做饭。但又要更换炉灶,不过也不复杂,只要买一个耐火材料制成的炉筒,放入炉膛就可以了。八十年代初,市面上有了液化气罐,用气燃火做饭,又进了一步,虽然还要更换液化气罐,但人们并不嫌烦,因为越变越好了。接下来市上有了天然气公司,不少人家通上了天然气管道,做饭干净卫生,方便快捷。过去一顿饭得个把小时,现在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搞定。火的进步与变迁,使我想起了一段往事:1951年那年三十,我在机关留守,去厨房帮炊事员老王做年夜饭,我添煤拉风箱,他在案板上做菜,我们边干活边聊天,我说:“啥时候做饭不烧煤不拉风箱该多好!”这句话惹得老王哈哈大笑,说:“简直是幻想,这怎么可能!”是呀,那时说“幻想”并不过分,可是短短数十年,“幻想”变成了现实。

居家做饭的水与火,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就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我这个老咸阳,历经全程,目睹一切,它是咸阳发展的缩影。(B)(11)

新闻推荐

市民喜领市政设施建议举报奖 签名承诺爱护家园

本报讯(席鹏军记者吕聪)10月17日,在中华广场,市城建局向80名建议、举报和媒体报道市政基础设施问题的热心市民、媒体记者颁发奖金。“爱护市政设施,共建文明咸阳”承诺签名活动现场火爆,市民参与踊跃,承...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水与火吕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