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急诊女超人”看医师转型

咸阳日报 2014-09-01 23:08 大字

本报记者 唐芸

2011年11月,一个ID名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账号在新浪微博火了起来,其认证资料里显示她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于莺。于莺是一个勤奋的微博话痨,在她的微博里最常说的就是急诊科那些事,有让人哈哈大笑的,也有暖心的。生活化是于莺吸引粉丝的法宝,几乎每条微博,她都在描写生活,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她的笔下也变得活灵活现。

可是就在一年前,于莺脱下公立医院的白大褂,离开工作了12年的协和医院。她的去职对医生群体震动巨大。有人为她离开公立医院的庇护感到惋惜,她却说,发现世界一下变得宽阔:“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多。”40岁的“急诊科女超人”一步步探索着走出体制后的自主创业之路,努力成为她理想中的医生。于莺坦言,她写写微博、爆点小料,更多的是出于对互联网上新鲜事物的好奇,玩新而已,没想到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长期无法调和的积怨形成了一股大潮,一路席卷着她、裹挟着她,让她从一名急诊科的普通医生成为了一家民营医院急诊科的CEO。

医护超负荷工作加班成“家常便饭”

其实像于莺这样敢想敢做的医生并不是很多,很多医生很难下定决心抛弃公立医院这个“铁饭碗”,即使基本工资并不是很高。但是也有不少医生离开公立医院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如今,我国多个城市已经陆续出现医生荒,各大科室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已成常态。随着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着,需要就诊的患者数量还会增加。那么医生荒是如何出现的呢?

部分地区医生短缺的出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最根本的是: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我们都知道,加班加点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了,逢年过节,医院里都有人在值班。可以说,选择了从医就是选择了忙碌。然而,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的加剧,多地出现了打伤医生的新闻,这让很多打算从医的人放弃了这一想法,也促使了不少医生转行。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目前的医生职称评定过程中,科研论文的发表或者科研项目的参与对于晋升至关重要。医院用论文、科研考核一个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倚重论文时,就会走进一个怪圈:级别越高的项目,论文发表的可能就越大,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也越高,而这些反过来也可以使论文发表者,在下次的项目中标中占据优势,如此的一个循环,不仅把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天职排除在外了,甚至还在鼓励科研参与者,花更大的经历去“钻研”如何能拿到科研项目,这样的晋升途径让很多医生疲惫不堪。

“解放”医生身份鼓励多点执业

要解决“医生短缺”这一难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医生身份。多年以来,我国医生一直实行“准公务员”制,然而在全世界,90%以上的国家,医生都是自由执业。可以说,中国医生身份的“解放”,是医改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于莺这个中国“酷医生”就勇于在现实中撕开一条裂缝,探寻自由执业之路。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公立医院医生都拥有一个耀眼的光环——事业单位编制,而编制意味着一系列福利待遇。尽管很多人抱怨公立医院体制僵化,但谁也不愿轻易离开,因为他们害怕成为无依无靠的“社会人”,失去职位、职称、科研等机会。这一条条“隐形的绳索”,将医生紧紧地捆绑在公立医院,这就是医生迷恋“身份”的原因。即便政府允许多点执业,公立医院医生依然无法挣脱“绳索”。然而,随着新一轮医改的进一步推行,200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个医生可以同时选择三个执业点,这让自由医生成为一种可能。如果让医生自由执业,市场就能为医生定价,医院也不用药品供养,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另外,鼓励医生多点行医,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盘活,医疗水平趋于均衡,同时这样一来医生变成了自由职业者,出诊时间和地点都比较自由,收入也会倍增,未来立志从医的人会越来越多,学医将成为一大热门,医荒也很难再出现了。日后,医生只要获得资质,便可自由行医。既可受雇于多家医院,也可自己开诊所,其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认可度。

据了解,咸阳市目前已经有诸多医生选择多点执业,尽管关于医师多点执业褒贬不一,可是医生作为核心的医疗资源,随着多点执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成为“自由者”的医生确实减轻了不少就职压力。(F)(3)

新闻推荐

医患彼此信任 共筑和谐生活

实习记者刘亚茹“您好”、“请坐”、“请喝水”,送上笑脸,小心询问,耐心听讲,细心记录,随着这小小的举动、简单的一句话,让人感到贴心、舒服,彻底改变了以往医患之间的冷漠态度,这就是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