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朋友的感言陈德宝

咸阳日报 2009-11-06 15:25 大字

我与白石先生是忘年之交的老朋友。我们的年龄相差整整二十岁,但我们在一起却无话不谈。一段日子不见,白先生就会打一个问候的电话。我这人比较懒散,平时怕动弹,很少到朋友家里去叨扰,可白石家一年总会去上几回。其实,我俩“相见亦无事”,只是“不见忽忆君”罢了!

最早知道的白石先生,是一位仿毛体书法家。后来熟悉了,才知道他首先是一位作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还不到二十岁的白石就在文学写作上开始崭露头角,先后在《人民文学》、《延河》等规格很高的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等文学作品。1956年,他作为咸阳市唯一的代表人物,出席了首届全国文学创作者会议,聆听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当时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的讲话。听取了茅盾、郭沫若、丁玲等文学前辈的讲座。仅此一点,白石就可以说是我们咸阳文学界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如果要写咸阳文学史的话,我以为这一笔是万万不可漏掉的。

白石先生在文学上起步早,起点高,本来完全可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可后来的政治风云却使这朵早开的文学之花备受摧残,继而凋零残败了。先是1957年的反右,后来又是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在这两次“波澜壮阔”的政治风暴中,白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出和牵连。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后,白石心灰意冷,焚烧了所有发表过或正在写作中的作品,打算彻底与文学告别了。

白石是个精神上有所追求的人。文学虽然不能搞了,可精神总得有所依托呀!于是,他的兴趣开始转向书法,搜集临写名碑名帖,在墨池砚边寻求精神的乐趣。白石后来之所以把书法的落脚点放在了仿毛体上,我以为首先出于他对毛泽东人格魅力和书法艺术的崇尚,其次很可能还有他的一点“小算盘”——这就是保险。既然搞文学危险,那么我就搞书法,而且仿临毛泽东书法,看谁还敢说三道四?!谁知白石一头钻进仿毛体,一写就是三四十年,而且写出了名气,写出了成绩。数十年来,他的仿毛体书法在《中国书画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刊登,在数十次书画大赛中获奖,被国内外许多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对于白石的仿毛体书法,我作为书法同道是这样看的:许多仿毛体书法家太注重毛体书法的奔放和张扬,而往往忽略了其人格和文化内涵。白石的仿毛体书法比较厚重内敛,重形似更重神似。可能有人对此并不以为然,而我却恰恰看重这一点。

作家白石一不小心浪成了仿毛体书法家。可他内心的文学情结依然结得很深。改革开放的春天一经到来,白石的文学青春再度焕发。他写散文、写诗歌,讴歌新时代,抒发胸中情。他写小说,写评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作为书法家,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书朋画友,不惜笔墨为书画家们树碑立传,推介评述了数十位书画名家,像李宏涛、刘德昌、徐展、徐文鹏、阎西京、苏君良等等,并将其中一部分书画家多次推介到了《中国书画报》这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业报刊之上。

写作和书法,是白石先生精神之两翼,丰富了他的生活,也给他带来了快乐。特别是在退休之后,写一点文章,练一练书法,会一会朋友,品一杯香茗,这都是难能可贵的乐事呀!白石很看重精神的收获,他把自己发表的作品和获奖通知之类剪贴了厚厚两大本,自己不时地翻阅,也给来访的朋友展示,我从中感受到了精神对一个人是何等之重要!

如今,白石先生将他的作品结集成了《黄昏的笑声》这本书,作为朋友我真的为他而高兴。白先生嘱我为他的书撰写序言,却有点令我惶恐不安。我何德何能,竟然敢对一位老先生的作品说东道西!推托不过,我就写了这篇朋友的感言,算是对白石先生大作的出版表示祝贺吧!(C)③

新闻推荐

《赵新贵文集》5-8卷出版

本报讯(赵三虎车清娥)咸阳市作家赵新贵的新作《赵新贵文集》5-8卷,近日由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出版。赵新贵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从1989年以来,已出版各类文学...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