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翁的根雕之乐
本报记者 赵常丽
枯木逢春,化朽为奇。一个个被人抛弃的树根,在古稀老人王友刚眼里就是“宝贝”。他提起榔头、拿着凿子琢磨树根艺术,几乎每天满脸汗水满手木屑而乐此不疲。一个个老树根,被他雕刻成关公、菩萨、大象和老牛等。
王友刚是礼泉县新时社区新时村人,在县建筑队当过钢筋工、油漆工、修造工,样样活都干得很出色。熟悉他的人称他为“民间雕刻达人”,有的朋友把树根料从千里之外拉来,交给他加工。
退休后,他又回到了家乡。家乡是远近闻名的铁皮制品加工专业村,经王友刚卷出的烟筒、铁壶、铁桶等,经过焊接既美观又耐用。他的手艺功底来自父亲,父亲是个炉匠民间艺人,小时候跟着父亲在外走乡串村时,一边挑着冒火焰的小炉子,一边钉眼镜、焊烟锅、修脸盆……这些生活小技能,让他成年后也兴致勃勃、不断长进。
近年来,孩子都成家立业,他和老伴儿开始学习拉二胡、板胡,在村上的自乐班里娱乐。后来,眼睛花了,腿脚也不灵便,他就迷上了绘画与书法,与山水花鸟为伴。
一次偶然,他看见邻村朋友家盖房挖了老皂荚树根,准备当柴火烧觉得蛮可惜。他就出钱叫了辆小吊车,再雇车拉回家,每天研究着为老皂荚树造出完美根雕。他调动起全身的艺术灵感,竟然慢慢雕刻出双龙抱珠、弥勒开怀的大茶海,其艺术形象大方古朴、姿态质感很快吸引左邻右舍。
七分天然三分雕,需要用心去感受。王友刚说雕刻“真经”是追求自然美。他不断构思揣摩着,还从电视上学习技艺。看到一块树根,他就灵感迸发开始构思雕刻。
在一块枯树根前,他常常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遇到大一些的树根,他全程站着或蹲着创作,直到手脚麻木,对他来说这就是享受生活。根雕作品要经历多重工序。首先选定合适的形状,然后清洗淤泥,锯掉多余的材料、去皮、造型、打磨、上漆。体型小的树根作品要花10多天,大的则需要1个多月。成型后,还要放置一段时间完全定型。
王友刚常常托朋友寻找树根原材料,他花钱雇人先挖出来,再雇车吊装拉回家。痴迷在根雕艺术里,忘记人间烟火、心里全是树根利用。面对近百件根雕作品,他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也希望有年轻人来继承学习根雕艺术。(B)⑩
新闻推荐
阎纲侯雁北(阎景翰),散文、小说、写作论家,著述颇丰。计有:散文集《童年漫忆》《华山卵石》《楼谷纪事》《静夜的钟声》《月夜...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