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昭陵

三秦都市报 2020-09-08 01:37 大字

唐昭陵遗址公园陈列在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的昭陵六骏复制品“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重经昭陵》一诗中描绘的唐昭陵恢宏壮丽的景象。贞观二十三年(649)5月,唐太宗李世民积劳成疾,在终南山翠微宫溘然长逝,终年52岁。同年8月,归葬昭陵。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境内的唐昭陵“因山为陵”,所在的九嵕山海拔1188米,山势突兀,南临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山诸峰遥相对峙。正南面和东西侧层峦起伏,沟壑纵横,愈加衬托出陵山主峰的孤耸回绝。加上泾水环绕其后,渭水映带其前,显得气势十分雄伟。9月4日,记者来到唐太宗昭陵实地探访。

1考古揭开神秘洞窟谜团

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病逝后,唐太宗就开始营建昭陵,当时选取九嵕山险峰造陵,从山下到山腰的墓室之门,要经由“悬绝百仞”的栈道才能到达,造好之后拆去栈道,显得孤耸回绝,雄浑巍然,更显帝王气魄,并且可以防止盗掘。昭陵陵园方圆几十公里,气势壮观雄伟,是以往帝王陵园所无法比拟的。

在昭陵九嵕山主峰正南面的半山腰,有9个人工凿成的洞窟,大小不一,洞内有壁画遗迹,洞外还发现有栈道遗迹。关于这些洞窟,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这些洞窟可能是陈列祭品的场所,或者是千年前修筑陵园的匠人生前居住之地。但有人认为,在皇帝陵山上,为了工匠们居住方便,就近凿洞是破坏风水的。“每到半夜时分,这些石洞里常传出一些声响,好像有男女对话……”在当地民间,甚至流传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说这些洞窟是唐太宗召唤武则天魂魄“幽会”之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2年至2004年,考古工作者对唐昭陵进行了考古勘探,并对北司马门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次勘探对昭陵“以山为陵”的九嵕山上的9个神秘洞窟有了更准确的认识,这些洞窟是墓的可能性得到确证。其中一个规模较大,可能是长孙皇后的暂厝之处;另外八个是小洞,规模较小,里面陈设简单,所放的东西也不讲究,结合所出土的物品可以基本推测小洞是宫人墓。

“大洞窟中墓葬所需要的元素基本都有,洞口朝南,紧接着是墓道、墓室,墓室里面是棺棚,墓室顶部穹隆顶画着壁画,这些特征都符合墓的要求。”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长孙皇后临死嘱咐唐太宗,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她于贞观十年(636)病逝,可能临时埋葬于此。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李世民驾崩,长孙皇后与他一起重新合葬在了昭陵地宫。此墓从此就荒了下来,形成一个空洞墓。

2昭陵有没有被盗《兰亭序》还在不在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昭陵可谓是魂牵梦萦。他们关心的不是唐太宗这位盛世帝王陵寝的规模有多宏伟,他们仅仅是惦念相传陪葬于陵寝的“一纸书”——《兰亭序》。“昭陵早都被温韬盗了,哪里还有《兰亭序》!”“温韬盗掘昭陵的可能性不大,《兰亭序》很有可能还在……”昭陵是否被盗、《兰亭序》究竟在哪里的疑问,多年来一直是前来昭陵参观的游客颇感兴趣并常常问及的问题。

“五代时军阀温韬进入昭陵玄宫,说玄宫里‘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间是停放棺椁的寝宫,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其中的一个铁匣中,‘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9月4日,在唐昭陵遗址公园景区,导游陈晨带着游客一边参观一边解答大家的疑问。《旧五代史·温韬传》《新五代史·温韬传》都记载了温韬盗掘昭陵的事情,《宋会要》里也有昭陵被盗的记载。北宋建立后,太祖赵匡胤决定修复前代帝王陵墓,诏令州县检查历代帝王陵寝的存废情况,结果得知有28座帝王陵墓在动乱中被盗,其中关中唐十八陵中有12座被盗,它们分别是献陵、昭陵、定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章陵、端陵、贞陵、简陵和靖陵。这个结果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然而,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对新、旧《五代史·温韬传》所载盗掘昭陵事提出质疑,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认为昭陵未被温韬盗掘。首先,学者们认为,温韬当时为耀、裕二州节度使,掌义胜军。在唐十八陵地区,温韬的势力范围只涉及三原、泾阳北部及富平西北而已,而乾陵所在的乾县、昭陵所在的礼泉县都是李茂贞的地盘,温韬名义上虽是李茂贞的义子,实质各怀鬼胎,温韬不可能到乾陵、昭陵来作案。如果温韬真的盗掘唐陵,那也只能是其辖区的唐陵。另外,学者们还认为,既然温韬盗掘了昭陵,盗出了“钟王笔迹”且“遂传人间”,为什么从那时起到两宋,甚至迄今,都没有发现《兰亭序》之类“钟王笔迹”在人间流传?以钟王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其“笔迹”“纸墨”流传人间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记载和临摹品,但却泥牛入海——毫无消息。“史书记载有误,昭陵没有被盗,《兰亭序》还沉睡在陵墓之中。”但愿这种美好的愿望能是事实。

3“昭陵六骏”何日再聚首

除了《兰亭序》,唐昭陵还有一组蜚声海内外的国宝级文物“昭陵六骏”。

“在我们眼里,昭陵六骏不仅仅是国宝文物,它们是有灵性的。”9月4日,在唐昭陵遗址公园景区,当地一名76岁的村民许新锁告诉记者,在唐昭陵周边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一旦百姓有了冤情,就会来到“昭陵六骏”前倾诉,唐太宗必会骑着“六骏”显灵。在昭陵北司马门遗址记者看到,复刻的“昭陵六骏”浮雕列置于祭殿两侧。“这六匹骏马都是李世民生前南征北战所骑战马,四匹骏马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而‘飒露紫’和‘拳毛騧’流失海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要是两骏能回家团聚,那该多好啊!”许新锁满怀期待地说。

“唐昭陵六骏浮雕以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所乘过的6匹有功战马为蓝本雕刻而成,作品比例合度、线条明快、高度写实,是唐代石刻艺术中的杰作。”9月6日,记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陈列在展厅中的“四骏”。唐太宗于贞观十年葬文德皇后于昭陵之后,便命令雕刻其开国征战时骑过的6匹骏马立于陵园内,马像蓝本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每匹骏马浮雕都是由整块巨石雕琢而成,宽约2.05米、高约1.7米、厚约0.3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世界上任何一本关于我国古代美术史的著作都不能不提到它,堪称“大名誉品”。然而令人惋惜的是,1914年,文物商人与军阀勾结,盗走“飒露紫”和“拳毛騧”,随后漂洋过海运至美国,现存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1918年,另四骏也遭盗窃,幸运的是,石雕运至西安北郊草滩时,被爱国人士截获,置于当时的陕西省图书馆,1949年移交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前身),辟专室保存。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4让“贞观”文明远播域外

当年陪葬昭陵者,都是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及皇亲国戚,享受国葬荣典。韦贵妃墓是昭陵陪葬墓中,距昭陵最近、规格最高的一座墓葬。地宫由四个过洞、四个天井、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和四个壁龛组成,水平全长约50米。其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双头人面镇墓兽与《献马图》壁画。

《献马图》中绘有两名着民族服装的男子和一匹白马。其中一人卷发阔口,深目高鼻,身穿圆领红色长袍,足蹬黑色长筒尖头靴,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另一人蹙眉瞪目,鼻子上翘,上穿翻领窄袖杏色长袍,领边及衽边镶红色,腰束黑色革带,下着格子窄腿裤,脚穿软履,身材较为瘦小,此时,他虽未牵马,但还是表现出一个“控缰状”的习惯动作。两名男子不管从外形还是着装,都表现出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人物形象。

“西北大漠草原,自古盛产良马,西北少数民族向唐王朝贡献的物品中以良马居最。这幅《献马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献马的场面。它从艺术上高度概括了大唐的强盛和民族团结、四海臣服的光辉历史。”据昭陵博物馆的文博专家介绍,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的大扩张时期,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唐太宗的民族和解政策为这一历史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开端。贞观年间,唐太宗对外恩威并施,通过战争手段,征服了东突厥、吐谷浑、龟兹、高昌、薛延陀、西突厥等少数民族邦国和部落。战争结束后,唐太宗并没有采取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而是采取了更为开明的民族平等和解政策,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对一些归顺的少数民族邦国,采取了建立民族自治区政策,设置羁縻州府,委任原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不改变其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还把部分首领调到中央担任要职。对待有些少数民族邦国,如薛延陀等,政策则更为宽大,只要求其承认中央政府,承认其是属国,就不会干涉其族内的一切事务,包括其基本的政治体制,推行以夷制夷的政策。

唐太宗开明且有远见的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局面。一时间,吸引了不同的民族、邦国的使者、僧侣、留学生接踵来到唐土,他们沿着丝绸之路千里迢迢把异国文明带到中国,“贞观”文明也随之远播域外。

本报记者李永利赵争耀

大唐的背影——寻访唐帝陵之二

新闻推荐

西安“禁摩的令”实施前一天 “摩的”师傅表现各异 有人表示不跑了有人还要偷着跑

坐“摩的”将被追责,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西安市查处摩托车和非机动车非法载客若干规定》9月1日起正式...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