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的校园生活
王淑静
记忆中,我们是第一批小学实行六年制的学生。农村孩子没上过幼儿园,直接上小学一年级。在这之前我们整天在田野里疯跑,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
对上学有深刻的记忆,是在史德镇上初中。宿舍是一间大的房屋,里面住了将近二十个同学,一人“一砖半”的距离,取开铺盖,就在水泥地上打地铺。晚上睡觉时,翻个身都比较困难。冬天西北风一吹,窗户上钉的塑料纸哗啦啦响。吃饭时间,一人一个搪瓷碗去食堂的大铁锅里舀一碗水,就着各自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和锅盔,快乐地在一起谈天说地、背诵课文。那时候没有谁想到去补课,几乎没有什么课外辅导资料,老师的作业也不多,农村的父母对孩子的功课也并不十分关注,回家没人问你的功课,闲了还要帮着家里干活。每星期三下午回家背馍,从学校走回家再步行到学校。春天绿油油的麦田,田野里油菜花香;夏天树上的蝉声,河里的蛙鸣;秋天长高的玉米,树叶被风吹动的飒飒声;冬天大雪飘飞,在雪地里奔跑,天地相接的浩渺,这些都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好的记忆。
高中的老师们也是各有特点。刚毕业老是穿着一双巡洋舰皮鞋的历史老师;冬天穿一件T恤衫背着沙袋在操场跑步的物理老师;老是把《史记》说成“死鸡”的语文老师;梳着背头,头发花白却双目炯炯的数学老师;还有漂亮时髦的地理老师,都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更令我难忘的是,历史老师对史料分析的深刻,物理老师清晰的动力分解图,语文老师口若悬河的语言表达,数学老师让人不忍擦去的板书,地理老师画出的太阳运行轨道。虽然不再像初中那样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找到了另一片天地。那时最流行的小说是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我们为高加林的遭遇唏嘘,更为孙少平的坚强折服。我们唱《小芳》《晚秋》,还有《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我们更喜欢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那会儿,大部分同学学习都很努力,有同学晚上熄灯了还拿着书去老师宿舍窗外借光学习,甚至厕所旁的路灯下也有人在读书。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大雪天,北风凛冽,四面漏风的教室里依然有同学在点着蜡烛偷偷学习,等到学校巡逻的老师发现,从教室里出来,风刮起了房檐上的积雪,映着昏黄的路灯,在空中看起来分外美丽,但落下来的时候钻进我们的衣领里又那么冰凉。
每当想起过去的这些岁月,就不由感慨现在孩子们上学的优越条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有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辅助教学,做练习、查资料易如反掌。老师有微信群随时和家长联系,孩子们被老师和家长随时关注。每天一放学,学校门口车水马龙,都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可是大部分的孩子不快乐。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学习稍微差一点就开始补课,更有周末的各种特长班、补课班。两相比较,我仍然感觉当年的我们学习条件虽然艰苦,但身心是自由的,不像现在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师有些过分的关爱下,常常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作者单位:礼泉县英才初中)(E)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军)近日,礼泉县阡东镇举办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建设提升培训班,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征兵教授作题为《乡...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