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便热火起来,几乎家家户户、三天两头都会烧上一锅汤,围坐吃烙面。 作为面食中一个小品种,烙面之于礼泉,传承已久,留存的区域却小,不单是味道奇绝,更在于吃起来简便省

咸阳日报 2016-10-11 00:00 大字

周秦汉唐

一入冬,老家礼泉一带的浇汤烙面便热火起来,几乎家家户户、三天两头都会烧上一锅汤,围坐吃烙面。

作为面食中一个小品种,烙面之于礼泉,传承已久,留存的区域却小,不单是味道奇绝,更在于吃起来简便省时,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据传烙面起源于商末周初,因其存储期长、便于携带,热汤浇之即可食用,被周武王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伙食,久居关中的数万将士,背负着烙面开进河南,所向披靡,亡纣兴周,传为美谈。

烙面,望文生义,烙烤形成之面也。其状似煎饼,但制作工艺却繁复。每年临近春节,礼泉北中部地区的家家户户便张罗着“摊烙面”。所谓的摊,便是烙烤,但在此工序之前,最考验耐力耗费体力的却是“和面洗面”。数十斤的精细面粉倒入一个大瓷盆内,然后是加水揉面,待面与水充分和稠搅匀,外光内筋道,达到一定硬度,接下来便是逐渐加水“洗面”,“洗面”就是要把麦面中的面筋洗出,边加水边反复抓洗搅拌,直至稀稠适度的糊状,做出来的烙面才够筋道平滑。和面洗面工序结束,精壮的男劳力便算是大功告成,面糊过一夜,接下来“摊烙面”的活计就交到了妇女手中。“摊烙面”就是将面糊沿着铁锅或厚钢板淋入,摊平抹圆推薄,烙烤至熟,过程和摊煎饼相似。在农村,“摊烙面”必须用麦秸草烧火,火性温和,火候易控,不时翻个烙烤,烤到内外皆熟,薄光透亮。烙熟的面饼经晾凉后折叠成手掌宽的长条,一条条码放于桌上,用纱布包裹了,盖上木锅盖或平实木板,再抱来一块沉重的石块覆压其上。次日移开石块,拿出被压瓷实的长条,利刀横切成丝,码齐堆叠于竹筐中,放置于屋内荫凉处,至此烙面制作全部完工。成品烙面如同方便面,存贮期长,烧汤浇泡可随时取食,能供全家十天半月之需。

烙面的食用方式是浇汤,要品尝美味的烙面,烹制调汤至关重要。在礼泉,调制烙面汤是家庭妇女的必备技能。烹汤最好是用肉汤或骨头汤,天然的五香大料、盐、酱油等调味料适量搭配,再加入自制的荤油辣子、肉臊子、豆腐丁,这便是传统的烙面汤,各种调料“咬和”在一起,浓香诱人、香辣可口。近年来人们随着口味变化,炒些番茄、西葫芦丁、绿豆角加入汤中,更显清淡鲜美。一锅烙面汤调制好之后,锅底须得不断火,使汤持续加热保持滚沸,然后捏出一小撮烙面放入碗内,再撒上些许韭菜葱花或鸡蛋碎饼,浇了热汤,即可食用。烙面遇到热汤,汤的美味迅速浸入面中,其面筋薄滑溜,其汤浓煎香醇,入口筋道,轻嚼即化,个中美味,自不待言,有传言道:“一碗下肚满头大汗,二碗咽下腻去胃开,三碗填进展脸舒眉。”

吃烙面有着讲究的吃法和窍道,投面入锅煮熬之类不得其法的方式往往会贻笑大方。切记一是要汤多面少,一碗面以三五筷头捞完为宜。因此,礼泉人吃起烙面来动辄十余碗,令不明就里的外地人闻之咋舌;二是热汤随浇即食,食不停箸,断不能吃吃停停、耽搁时间,因为烙面入汤即化,久泡松软便没了那份筋道;三是吃面不喝汤。汤已入面,面中含汤,吃过面还喝汤,饭后多半会口渴。

千百年来,吃烙面在礼泉已成传统习俗,逢年过节自不必说,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摆宴席,早饭必定是吃烙面。席是流水席,饭却只此一样。寒冬腊月,数张木桌当庭摆好,各路吃客依次坐定,只待执事的喊一声“展席”,端盘的便往来穿梭,吃客们翘首期盼,一碗碗滚汤浇好的烙面成批量地端上了桌。不消吩咐,桌上的人伸手抬臂,端碗举筷,埋头吃面。一碗烙面只三五口,吃完汤碗推到一边,头不抬嘴不擦,迅速端过一碗再吃。吃席的客人吃得疾风骤雨,端盘的跑堂端上新浇烙面,撤下吃过的汤碗,忙得应接不暇,顷刻间,满院吸溜咂嘴之声鹊起,烙面汤弥漫的香味里,人头攒动、碗碟叮咣。如此十来个回合,方才雨收云住,告一段落。桌面上的碗筷被收走,帮忙的执客们抹桌子擦板凳重摆碗筷等待下一轮客人上桌吃席。

外地人戏称礼泉烙面为“涎水面”,倒也并非空穴来风。“涎水”即口水,涎(xian)在这里读han,与“哈水”的读音相仿。礼泉方言把“咸”也念han,烙面汤一般不加醋,单凭好厨子一把盐。试想想在早年间百姓穷苦,好容易过年熬上一锅肉汤,香味扑鼻,满屋子流哈喇子,碗里的汤连同口水一起回倒进锅里,留着随后的人继续吃,反正边浇边烧,高温消毒。而今日子好了,也讲究饮食卫生,吃一碗是一碗,碗碗都是新汤,剩汤倒掉不足惜,“浇汤烙面”彻底告别“涎水面”的俗称,体体面面登堂入室,甚至成为高档宴席上交口称赞的风味美食。

但凡出生于陕西礼泉县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着一种“浇汤烙面”情结。即便身在天南海北,每当逢年过节,魂牵梦萦的总会有那一碗烙面。一碗“浇汤烙面”,勾起的往往是童年的记忆、家乡的味道和那浓郁的乡愁。(B)(10)

新闻推荐

望母塔李昌锋

位于礼泉县烽火镇徐家村以南的薄太后塔又名“望母塔”。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战乱的破坏,旧塔早已毁损。现存的塔是唐代文宗皇帝太和八年大兴佛教之时在原地所建。薄太后和“望母塔”的故事却一直在当...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