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文化事业多点开花让群众乐享精神盛宴
本报讯(郭创)近年来,礼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强化文化服务,提升文化“软实力”,让城乡居民乐享精神文化盛宴。
载体建设为核心,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该县先后在全县各镇村建设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农村资源共享服务站以及电教室,为群众搭建文化平台。相继组织举办戏曲专场晚会、灯谜晚会、皮影晚会和以送戏、送图书、送春联为主的文化下乡、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大型文化活动60多场次。2016年春节期间,礼泉小戏走进咸阳,汇报演出2场,演出小戏10个,小戏《妈妈回来了》、《老大背母》成为咸阳的文艺精品。优秀小戏剧目《飞凤家喜事》、《铁公鸡拔毛》分别获得优秀文艺精品奖。“礼泉小戏”已成为地域文化的鲜亮品牌,于2014年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小戏)之乡荣誉称号。
产业建设为引领,经营性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在文化产业开发方面,该县坚持突出重点,典型引领的思路,开发了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白村农耕文化体验园、景谷艺术画、礼泉皮影等品牌。目前,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被农业部评选为“中国十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白村农耕文化体验园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机构95个,从业人员4850人,1-9月份文化产业增加值9421.6万元,增速12.22%。
体制建设为动力,各类文化新作品创新不断。该县制定下发了文艺创作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动力。全县创作出小戏剧本70多个,46个自乐班排演24个小戏,国庆、元旦向广大群众进行公演,其中10个小戏参加了陕西省第五届小戏小品大赛,荣获32项大奖,小戏《飞凤家喜事》、《生死状》、《铁公鸡拔毛》荣获优秀剧目奖,礼泉县文化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创历届小戏小品大赛县区获奖最高纪录,名列全省前茅。该县小说、散文、诗歌作家有20人次在省市和全国各类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艺作品在200篇以上。
文化保护为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喜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该县对全县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整理,建立了礼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礼泉皮影”、“陕西快书”、“礼泉烙面”、“门神传说”、“西王禹村纸台”、“泾河石子馍”已列市级保护项目,“礼泉皮影”、“门神传说”、“西王禹村纸台”已列入省级保护项目,“门神传说”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B)⑥
新闻推荐
0年11月至今在礼泉县南坊镇初级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她善于学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屡次荣获模范班主任荣誉。青春、阳光的她,勇
孙莹孙莹,大学本科学历,2010年11月至今在礼泉县南坊镇初级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她善于学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屡次荣获模范班主任荣誉。青春、阳光的她,勇于追求,大胆...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