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鼓的感叹 梁澄清

咸阳日报 2015-09-22 22:44 大字

资料图

一则现代民间眉户小戏《生死状》,自去冬在小戏之乡礼泉县排出之后已经上演了五十多场。每演一场,台下便生发无数的感叹与泪痕。当那位乡间老人“槌爷”为求女儿代自己给村上写一张“生死状”,“咚”一声跪倒在舞台中央,这是谁也不曾想到的。惊恐中同样跪地的女儿问:“爸呀,你怎么能给我下跪呢?”槌爷说:“娃呀,你错了,爸不是给你下跪,爸是给咱们村子的列祖列宗下跪。”接着说出了一段动人心魂的话:“这秦汉战鼓,可是咱村的命呀!民国十八年年馑,就是这鼓把咱一村人从死里敲活了。全国解放时,这鼓把咱人老几辈的腰杆子敲直了。从那之后到今天,咱们村谁家生孩子、送老人不敲鼓!可现如今,这鼓却眼看着要在你爸我手里散摊子了……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啊!”真是字字如铁,字字如血!

这其实是发生在咸阳这块土地上一个真实的故事,具体就在渭城区掌旗寨秦汉战鼓的故乡。2011年的一天,秦汉战鼓的负责人黄建民给我讲述了本村的故事:该村刘兴富老人因打鼓发生意外之后,他们决定此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允许再参加表演。但打了一辈子锣鼓的刘兴富的弟弟刘兴贵却放不下一辈子握在手中的家伙,就想尽办法叫独生女儿为自己写了一张“保证书”,内容是:自己若打鼓发生意外,任何人不用担责任,由自家负责。黄建民一番话像一把火,顿时点燃了我关注民族文化的思考与情感,遂立即写就一篇千字文《生死状》公开发表,这张朴素的“保证书”也被我解读上升为如同历史上为正义献身的仁人志士的死荐、或如战争年月“敢死队”战士用鲜血写就的“生死状”。想不到连锁反应,此文又点燃起礼泉戏剧家蔺志顺的创作冲动,立马深入掌旗寨,写出小戏《生死状》,不但在《陕西戏剧》重磅推出,并获得一等奖。当文化部授予礼泉县为“中国民间艺术(小戏)之乡”之后,《生死状》便第一个被彩排演出,且久久不衰,老百姓和专家皆好评如潮。

2015年的春天是多彩的,戏剧因鼓声而焕发生机。那天,《生死状》在礼泉的露天广场演出,掌旗寨的锣鼓队从渭城赶去在台下做现场表演与台上的戏曲呼应。这个故事的原生态主人公刘兴贵坐在观众前排,老人被从四面八方的乡里人层层包围得水泄不通,请他站起来时竟显得是那么腼腆而诚实。此后,《生死状》应邀在秦汉战鼓的故乡掌旗寨演出,又在反哺着生发它的故土和人民。对于民族艺术,人们历来以“南弦北鼓”作为地域的象征和代表,鼓声似乎与北方有不解之缘。而一则发生在渭北黄土地上乡人与鼓的当下故事,由生活变成艺术,竟然不分职业、地位、性格,每每触动人们的心魂,搅动感情波澜,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B)(11)

新闻推荐

礼泉签约大唐昭陵地宫项目

本报讯(张亮)近日,礼泉县与深圳市关中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大唐昭陵地宫项目。该项目毗邻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占地280亩,总投资约3亿元,一期为大唐昭陵地宫展览及服务配套工程;二期为商住、餐饮、茶室...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鼓的感叹 梁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