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时期如何实现农村传统文化的理性嬗变 傅晓东

咸阳日报 2015-07-27 21:37 大字

深深根植于广大农村的民风民俗民情民性以其固有的基因和质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然存储器。民俗文化的耳濡目染、家族文化的历久传习,成就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亲人之间、家族之间、邻里之间、乡党之间,年时节庆、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伐木动土,诸如此类的随风履俗活动,依依亲情、绵绵友情、悠悠乡情、浓浓人情,多向生发,相辅相成,交织结绾,幻化生姿,集中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鲜明的地域特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渐多样化,亲情的交流因缺少时间而淡漠,邻里乡情由于人们在城乡间的流动没有了空间,这些都造成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出现了阻滞。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挖掘潜蕴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根性传统文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自觉为农村传统文化的理性嬗变探路,使其焕发生机、彰显魅力,是群众艺术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众所周知,农村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潜力和根性魅力,使其在创新传承方面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和延展性。在这方面,有些项目在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元素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旬邑唢呐经过精细包装,在2005年咸阳民间文化展演中,备受赞誉。李小超泥塑系列,挖掘咸阳地域文化根脉,荟萃黄土人居民俗文化的核心元素,呈现关中风土民情,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成为北京保利集团的永久展品,并成功落户法国。韩靖剪纸探索风格个性化和手法多元化,异彩纷呈,自成一路,在文化交流中受到日本、马来西亚和意大利文化客商青睐。长武农村传统刺绣艺术,定格诗画名作,在中国西部文化博览会和世博会、农高会上多次获奖。这些都给我们以新的启迪,那就是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要依托茁壮的农村传统文化根脉,勇于探索创新,就能使农村传统文化元素、文化流脉和文化呈现方式焕发生机、大放异彩。

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打造产业链条,形成新型文化业态。礼泉县袁家村自2000年始,投资1000万元包装礼泉县人民剧团,通过新剧目排导形成市场演出品牌,剧团连续多年演出收入达300万元以上,在演艺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新编秦腔现代戏《韩春还乡》获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充分展示了农村集体企业的文化作为。2005年起,袁家村依托关中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新型乡村特色旅游,全面包装陕西地域饮食文化品牌,形成以假日休闲体验为目的的民俗观光项目,受到游客的热捧,多次出现日接待游客10万人次的纪录。2014年中央电视台重点推介,在全国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美丽乡村的殊荣。兴平市马嵬驿,深度发酵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倾情释放兴平曲子坐唱、炭炉煮茶、民俗雕塑、民间美食的民俗文化张力,充分利用农村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品项目,打造规模化文化产业业态,形成“十里大山一路景,千亩景观一眼收;舌尖美食怡游人,文化产品竞风流”的区域性文化休闲景区。多数双休日,日接待游客均在10万人次以上。袁家村和马嵬驿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农村传统文化根脉连接产业和财富通道,只有善于转变思路,开拓创新,才能找准两者的最佳接口。

总之,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利用是潜蕴丰厚的人文富矿,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悉心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持续推进各级各类服务三农的文化下乡,同时给农村传统文化项目和节目以进城展示的机会。还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对农村传统文化活动的扶植力度,把文化项目惠民、文化活动惠民、文化服务惠民工作做得实实在在。(B)(13)

新闻推荐

礼泉织密编牢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网

本报讯(苟东雷李旭锋)今年以来,礼泉县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提升救助水平,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该县严格把关城乡低保救助对象,在扎实开展...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