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百姓心目中的“最后一公里”

咸阳日报 2014-08-26 00:03 大字

(上接A1版)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用电量大幅增加,电压不稳,限电、停电经常发生,农村电力设施已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村庄管理难度加大,费用日益增多,水电费的收缴,村容村貌的整治,乱搭乱建的处理,这些都是农村现实存在的问题,更是直接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核心问题,是从根本上改善民生的大事情。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和办法,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服务农村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抓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核心和要害。

二、“一公里”的保障

从服务机制的层面来看,群众对一公里问题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部门化,条块掣肘,信息分割。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老百姓办事越来越不方便,跑了村上跑镇上,跑了镇上跑县上,有时往返好几趟却难以办妥,老百姓心中有怨气。比如:一张结婚证过去在乡镇就可以办理,如今却要跑到县上去领;老百姓申请庄基,由于条块分割,乡镇政府无法有效管理;老百姓申请大病救治,本来凭医院结算单就可以办结,由于信息不能共享,合疗报销之后还要向民政部门提供诊断证明、住院证、出院证、药费票据,个人还要提出申请,为享受便民政策添加了许多麻烦。二是村级组织缺乏服务能力,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农村的能行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上的大多文化程度低,综合能力差,缺少年轻有为的党员,支部书记选择范围狭窄,支部没有朝气,要找一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能人比较困难。三是青壮年农业人口外出务工,留下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大量老人儿童留守农村,儿童成长缺乏关注,老人健康缺少关心,已经成为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把扩权强镇,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组织保障。其次,要把村级班子建设及其领头人的选拔作为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基础保障。跳出传统的圈子,拓宽选人路子,真正把能力强,责任心强,真心为老百姓干事的人选出来。第三,不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三、“一公里”的服务

解决联系农民“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着重解决服务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当前镇村两级科技型、复合型干部少,能融入群众、贴近群众、组织和号召群众的不多,因此,要把镇村服务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对现有的干部队伍要加强政策理论指导培训,尽快淘汰漠视群众利益和不适应农村工作的干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心里就一定要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只有这样,才能破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绊脚石,才能真真正正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为了农民的幸福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服务到位。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礼泉县白村党总支书记)(B)(16)

新闻推荐

致富不忘乡邻 免费传授养兔经

程文彪是个称职的“兔保姆”。本报记者鹿韬“平时养兔要注意什么?小兔拉稀咋办?”9月24日,在礼泉县史德镇程家村,记者见到59岁的程文彪时,他正忙碌着为残疾人免费发放种兔,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养兔中常遇...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