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光影世界里的艺术“精灵”——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皮影

咸阳日报 2014-05-13 23:16 大字

皮影艺术表演

本报记者 赵鹏

“两手托起千秋将,灯影照亮万古人”,一盏明灯、一张白幕,在悠悠的秦腔声中开始了表演,这就是古老的关中皮影艺术,在皮影表演者的手中,多少千古名将、历史功勋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辈人的童年记忆,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问世之前,皮影戏无疑成为那个时期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为表演的民间戏剧。它集说、唱、演为一体,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关中地区。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演出者站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对面观看。表演时,演出者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秦腔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细细品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表演者一般都拥有娴熟的技术,关中人称为“把式”,他们一方面拿着皮影厮杀、对打,套路不乱,另一方面吼起古老的秦腔,往往令观看者为之叫绝,传统的关中皮影戏剧目有很多,如《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这些剧目集现代音乐、美术、唱腔表演、影人操作技巧于一体。

关中皮影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在制作时,行家通常以牛皮和驴皮为材质,经过炮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涂上艳丽的色彩,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光照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更加特别的是,每个皮影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在关中地区的很多农村,这种淳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皮影虽然道具小,但它的演出很方便,而且不受场地限制,一提起这种轻便的艺术形式,人们会形象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说起关中的皮影艺术,最为著名的要数礼泉皮影。礼泉皮影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广泛,它按演出功用可分为头茬、身段、坐骑、旗牌仪仗、云朵、桌椅陈设、花、草、影片、动物变化、场景等十大类。上世纪80年代,礼泉皮影的制作空前发展起来,礼泉县西张堡南寨村梁思熔自学皮影雕刻,将剪纸与皮影雕刻结合起来,使人物造型更加逼真细腻,其作品远销英、法、日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82年他的皮影作品代表中国参加了“莱比锡”艺术节。1988年随中国经贸部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奈良等八大城市进行皮影巡展,受到日本友人的高度赞扬,梁思熔的皮影作品中有334件被国家美术馆收藏。皮影虽小,意蕴深远,如今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皮影仍是那个年代最美好的回忆。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画艺术,皮影虽然没有成为现代表演舞台上的主角,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依然为人们所喜爱,千百年来流行不衰。如今的皮影艺术更多地被赋予了时代的色彩,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B)(12)

新闻推荐

开展一个行动 打好两场战役 抓好五项工作 今年咸阳市环保“清单”列出

本报讯(记者王高峰)6月4日,记者从咸阳市环境保护工作新闻通报会获悉,今年全市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开展一个行动,打好两场战役,突出抓好五项工作,力推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铁腕开展“治污降霾·...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